马晓霞与孩子的视频截图。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除夕之夜,团圆之时,每逢此时,总有一些人或因放心不下工作,或因路途遥远,选择留守在工作岗位上过年。在银川,也有许多关于不回家过年的故事。
留下来,送外卖
“我走了
外卖谁来送?”
“总得有人留下来,那我不回家了,把返乡名额让给其他人。”外卖员丁国梅说,今年,她选择和前几年一样,留在工作岗位上度过春节。
丁国梅夫妻两人都是外卖员,春节期间,他们都打算留在城市继续“摆渡”。10岁的儿子在吴忠老家,丁国梅为他买了新衣服、新鞋子,托亲戚把新年礼物带回老家。
“过年了,家里肯定是热热闹闹的,回不去还是会有点落寞。但是想一下,在这座城市里肯定还有其他回不了家需要点外卖的人,我们的存在对他们来说何尝不是一种慰藉与陪伴呢。”丁国梅说。
虽然回不了家,但同一个站点的骑手们也早早作好了准备,一起在除夕这天吃顿年夜饭。“弄点火锅底料,涮肉下饺子!”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热闹氛围中,外卖骑手站点逐渐蒸腾起烟火气,丁国梅夫妻俩也在这样的暖意中,继续为这座城市传递烟火气。
留下来,护环境
“不能走
走了炮皮谁来扫?”
陈金霞是兴庆区峪民社区的一位环卫工人,今年春节,她也选择值守工作岗位。“都数不清这是多少个没能回家的年了!”她说。
陈金霞的老公是残疾人,与家中老人在外地老家居住,孩子们也都成了家,她一个人长期住在银川。
“我们都回去了,炮皮谁来扫?垃圾谁来清啊?不能走。”陈金霞说,“除夕这天要工作到晚上7点左右才能回家,大年初一凌晨4点多就得到岗。”
除夕夜,她自己在家煮了面条,炒一两个菜,用比平时稍微丰盛的晚餐来满足春节的仪式感,再和家人打打视频,过一个简简单单的春节。“我们早都适应这种节奏了,前两天峪民社区还给我送来了米、面、油,平时对我也很照顾,心里还是很暖的。”陈金霞说。
留下来,餐馆不停业
“年会抽红包
这样也算红火!”
马晓霞是六盘源汉餐(北安巷店)的一名员工,由于春节期间餐馆不打烊,她也选择留在银川。
马晓霞的孩子最大的只有7岁,这是第一次分开过年,她也相当不舍,为孩子们买了衣服、鞋子、玩具,托老公给孩子们带回去。一有空,她就和孩子们打打视频,叮嘱他们注意保暖,好好吃饭。“元宵节之后再调休回家,和家人团聚。”马晓霞说。
这几天,马晓霞工作挺忙的。“最近顾客量明显增加,我们还要准备年货礼盒、年夜饭,还有餐厅的年会也在筹备中。”除夕夜,店里为员工们准备了年夜饭,送走最后一桌客人之后,忙碌了一整年的员工们坐在圆桌前,享受一顿丰盛的宴席,举杯共话新的美好。
“到年初一,公司会组织各个店的员工到一块,举办一场热热闹闹的年会,大家演演节目、嗑嗑瓜子,还能抽奖领红包。虽然回不了家,但这样过年,也算红火!”马晓霞说。
留下来,夜场滑雪不停
“大家喜欢冰雪运动
我就留在这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在银川阅海滑雪场担任滑雪教练的大多是来自外地的年轻人,来自黑龙江的刘庆鹏就是其中之一,他已经6年没有回家过年了。
“大家喜欢冰雪运动,滑雪场不能没有教练,春节期间来滑雪的人不少,我也喜欢教大家,就留下来了。”刘庆鹏说,“不能回家过年,肯定会思念家里人,但是我为家人准备了很多年货,为女朋友准备了很多礼物,新的一年里,祝他们蛇年大吉,万事顺意,幸福安康。”
除夕当天,滑雪场放假一下午,50人的教练团早早做好了“全套计划”,包饺子、做饭、唱歌,一起在异乡庆祝春节。
留下来,轰趴不打烊
“仪式感自己给
在哪过年都一样。”
李瑞娜在银川一家24小时轰趴馆工作,过年期间,很多年轻人都会和朋友们选择一个场所玩一玩、闹一闹。春节期间,店里生意很好,要是她也回家了,轰趴馆便没人值守了。
李瑞娜说:“我觉得在哪过年都一样,仪式感自己也能给自己。我给出租屋买了年画、窗花、对联,拾掇了一下,也很舒服。爸爸妈妈在河南老家,我也挺想他们的,但我觉得回家也不是必需的。我给爸爸买了皮鞋和围巾,给妈妈买了护肤品套装,已经寄回去了,等年后再找机会回家。”
在社交平台上,记者还采访了一位网友“momo”,她说,不回家有两个原因,一方面是因为要照顾自己和朋友的宠物。另一方面是因为春节期间的机票价格几乎是平时的两倍了,一来一回,再加上节日送礼,钱包又要“大出血”,衡量之后,她也选择就地过年。
记者 陈星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