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上回家的旅途。 记者 郎凯 摄
候车。记者 李靖 摄
张云香夫妻展示给孩子带的特产年货。记者 吴春霖 摄
张海燕夫妻。记者 吴春霖 摄
家,是人们心底最柔软的地方。这段时间,大巴车上、高铁站里、机场中,到处都是背着大包小包的旅人,有的从全国各地赶来,有的则要出发踏上归程。外出打拼的人们背起行囊,踏上回家的旅途。在这场大规模的归途中,人们的行囊是一个特殊符号,里面装的不只是物品,更是对家人的牵挂。尽管路途遥远,行李沉重,但归家的心是激动的,脚步是轻快的。过年了,游子们都到家了吧?现在是否和家人一起,互相诉说着一年的趣事。
出发,向着家的方向
1月26日上午,市民董文旭乘坐的飞机落地银川。“回家的感觉真好啊!”走出航站楼,呼吸一口家乡的新鲜空气,董文旭只觉得浑身舒畅。5年前大学毕业后,他就前往北京工作,每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全国各地出差,回家的时间少之又少,只有每年过年时,才难得回到家乡和家人们团聚。
“一年没回家了,去年春节因为有出差安排在家没待两天,今年可以和家人多待几天,还是很开心的。”董文旭说,“这次回来打算多帮家里干点活儿,跟家人和朋友们一起多聚聚,少喝多吃,过一个热热闹闹、开开心心的春节!”
1月27日一大早,市民马倩收拾好行李来到银川站,打算坐高铁回红寺堡的家中过年。“本来打算坐大巴车回家,但由于前几天下雪,就买了高铁票。”马倩说,坐大巴车需要近3个小时,但高铁只需要50多分钟,这让回家的路变得更快。
今年回家过春节,马倩心中的忧虑和烦恼多于喜悦。“去年毕业后就一直留在银川专心考公,但首次参加国考后,成绩并不理想。朋友们都说过年回家放松放松,调整一下,但我想着休息两天,就继续抓紧时间备考。新的一年,希望大家都能心想事成,都能有幸福美好的未来。”马倩说。
春节前夕,陈思玉和男朋友也踏上了归家的旅途,今年,他们共同买了人生的第一辆车,打算自驾回固原老家。前年毕业后,她和男朋友都来到银川工作。一开始没攒下多少钱,前两年回家过年时就没买什么年货,但随着生活渐渐稳定,今年她专门准备了一笔“年货经费”,前往超市为家人购买了一批年货。“买了车厘子、草莓、鱼虾螃蟹、甜皮鸭等,主打丰富美味,让家里人品尝一下平常不多见的美食。”陈思玉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盼着我们回家过年呢!”
今年春节,陈思玉和男朋友的婚事也要提上日程了。“新的一年也是新的起点,祝愿大家一切皆圆满,万事皆顺遂。”陈思玉说。
出发,和家人一起出游
1月26日,在银川火车站候车大厅,从杭州来的陈柯涵一家正在候车。她告诉记者,一家人已经来到宁夏好几天了,刚从图兰朵葡萄小镇安漠酒店离开,准备去中卫沙漠星星酒店,看完星空后再折回到银川过年。
“银川的气候和杭州完全不一样,这边风景非常好,羊肉也很好吃,体验感很不错!”陈柯涵说。今年,女儿想体验在大漠中看星星,在绵延的贺兰山下亲近自然,所以一家人便选择将银川作为春节出游的目的地。
市民马悦也搭乘飞机从固原来到了银川。今年,她打算在银川和姨妈一家一起过年。“这两天来银川有一些工作,结束后刚好快过年了,我爸去外地亲戚家帮忙处理事情,我就在姨妈家过年了,我觉得肯定会特别快乐。”马悦说。
马悦说,这是她第一次来银川过年,心情非常激动。“我了解了一下,今年春节期间银川有很多好玩的活动,可以看灯会、滑雪、看社火表演等等,非常期待。”马悦说,假期期间,和姨妈一家度过团圆时光之余,她还打算和家人一起逛逛景区、打卡灯会,尽情享受幸福团圆的时光。
游子背包里满满都是对父母的思念
拎着行囊,外出一年的游子开始奔向家的方向。从南到北,从西往东,无数离乡的人们不约而同踏上列车,奔向各自家的方向,轨道载满了爱的温度。90后的马小虎早早预订好回家的车票,一直等待着回家的日子,一张窄窄的车票被小心地放在钱夹里,一次次翻看,票上的铅字写着故乡的名字。
马小虎是一名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对于他来说,回家的路途并不容易。不仅要面对购票的难题,还要承受旅途的艰辛。拥挤的车站、漫长的等待、疲惫的身体,都无法阻挡他对家的渴望。虽然路途很遥远,但他坚信:“再远的路,也比不上回家的心。”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也是家人团聚、表达心意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辛苦工作一年的马小虎为父母挑选了一款智能手环,他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智能手环是因为父母年纪大了,这款手环可以监测他们的健康状况,既实用又贴心。同时他还为母亲挑选了一款护肤品,这款护肤品不仅具有很好的保养效果,而且包装时尚,母亲一定会喜欢。“挑选礼物的过程让我更加了解父母的需求,也让我意识到陪伴和关爱的重要性。”
在马小虎看来,以前春运返乡可以用“过五关斩六将”形容,大家免不了要大包小裹地扛行李,在人山人海中经历漫长的等待,再忍受难以言说的拥挤,最后才能满身疲惫地落座。即便如此,回家过年,依然是雷打不动的计划。现在大家出行大多已习惯“轻装上阵”,回家就是分分钟的决定。
累积一年的思念 化作礼物装进蛇皮袋
春运的画卷徐徐展开,处处洋溢着归乡的急切与团圆的期待。在这浩浩荡荡的返乡队伍中,有这样一群中年务工者,他们带着积累了一年的思念,跨越万水千山,奔向家的方向。
近日,在银川火车站,彭华和张海燕夫妻二人拖着两个沉甸甸的行李箱和四个蛇皮袋子,他们脚步匆匆,但眼神却充满坚定,到了出站口,两人便露出笑颜。他们在北京打工,一年到头风里来雨里去,就盼着春节能回家。
“家里老母亲身体不好,孩子也到了该工作的关键阶段,平时只能靠电话关心,心里总觉得不踏实。”张海燕说,“过年回家,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顿热乎饭,比啥都强,这一年的辛苦也就一消而散了。真想早日挣够钱,早点回家定居下来,再也不用背离家乡了。”像彭华夫妻二人这样的中年务工者,是家庭的顶梁柱,他们在异乡的拼搏,承载着一家人的生计与希望。
历经数十小时的旅程,彭华和张海燕抵达了银川。一下车,就看到早早等候在出站口的家人们,老母亲眼中满是慈爱,老父亲眼里也隐藏着泪水,哥哥弟弟们的笑容也极为灿烂,争先恐后地接过二人手中的行李,孩子兴奋地飞奔过来抱住他们。那一刻,一年的疲惫瞬间消散,只有重逢的幸福和喜悦在心中蔓延。
回到家后,彭华、张海燕和家人一起忙着备年货、扫屋子、贴春联、做团圆饭,他们打开行李箱,家人们都凑了上来,行李箱里装着稻香村的糕点和真空包装的北京烤鸭。
糕点香甜软糯、入口即化,适合父母吃。孩子看到北京烤鸭,立马拿出来笑着说:“我就是很喜欢吃北京烤鸭,鸭肉配上甜面酱卷着葱丝,好吃极了!”
烤鸭下面是张海燕带给哥哥弟弟的茶叶,他们迫不及待地拿出来给大家泡上,品味着茶叶的清香,陪父母一起聊天,聆听一年来家里发生的趣事。一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前,吃着象征团圆的饺子和自家炸的馓子油香,欢声笑语不时回荡在屋内,久久不散。
中年务工者的春节回家路,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空间转移,更是情感的回归与释放。他们在外奋力打拼,为家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春节回家团圆,则能让他们在亲情的滋养中积蓄力量,为新一年的奋斗注入温暖与动力。他们的故事,是无数家庭团聚的缩影,展现着平凡生活中的真挚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带着绵延牵挂 去往孩子的方向
今年,张云香老两口决定打破常规,前往在大城市打拼的孩子的身边。出发前,老两口收拾行李,忙得不亦乐乎。
他们从煮好的羊肉中挑出色泽最好、肉质最紧实的,仔细地包裹起来;亲手制作的羊杂,用真空袋包装起来,还有刚从市场上买来的枸杞也一同打包。每一样特产都被老两口精心安置进行李箱,每一样都凝聚着他们对孩子绵延无尽的牵挂。
火车站里,人潮涌动,两位老人拖着沉重的行李行走。他们的眼神中,满是藏不住的期待。经过数小时的车程,列车缓缓驶入站台。在出站口,孩子早已焦急等待许久,不停地张望着。当他看到父母身影的那一刻,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老人也加快脚步,一家三口紧紧相拥。周围的旅客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在这寒冷的冬日,这温馨的一幕仿佛让空气都变得温暖起来。
再大的行囊,也装不下父母家人的爱,一点一滴都是不舍和眷恋。团聚的筵席会散,但温暖仍在。新的一年已经拉开帷幕,让我们带着家人的期望,继续拼搏,以奋斗之姿,奔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记者 刘嘉怡 吴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