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傅,您慢点,注意脚下。”“来,我帮您把行李放好。”在铁路上工作了30多年的火车列车员谢伟田,早已经将对旅客的关心变成了口头禅。再有4年就退休的他,每年都期待着能与家人过个团圆年,但真到退休时,他又有些不舍。
“有一次出站的时候,我看着别人一家三口牵着手在那转圈,特别羡慕,想着有一天我们一家三口也能在一起过个团圆年该多好,但有时又一想,我们做好服务工作,让大家安心回家,也挺有成就感的。”年轻的列车员贾丹丹说。
春运开启了“回家模式”,但对于谢伟田、贾丹丹这样的列车员来说,他们要面对的却是“离家模式”。这些春节回不了家的人,用责任和守候,筑就了一条条温暖的回家路。
坚守岗位32年是责任也是担当
在铁路工作了32年,大家都亲切地称谢伟田“老谢”。“刚开始在机务段,后来转成列车员。这些年来,春节假期,没有一次是完完整整陪家人过的。”老谢说,列车员上班3天休息3天,今年除夕正好排到他上班。他像往常一样笑着说:“没事,习惯了。”但从他的眼神里,依然能看出一丝遗憾,看出老谢的“口是心非”。是啊,万家团圆的日子,回不了家的人,谁又能真正地不留遗憾,真的能习惯呢?
这种遗憾,在忙起来的时候,就真的忘记了。老谢麻利地穿好制服,对着镜子打好领带,扶了扶帽檐,把帽子戴得端端正正。早上8点,距离列车开车还有4个小时,列车员已经全部到岗,开会、学习、分配工作车厢……早上10点,他们完成了所有的前期准备工作,排队上车。“上了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交接工作、整理床铺和座位、清理卫生等,确保用最舒适的环境,迎接每一位旅客的到来。”老谢说。
旅客开始上车了,老谢面带微笑,笔直地站在车厢门口,一边提醒旅客小心脚下,一边帮着旅客拿行李。在他眼里,过年旅客回家的情景是最温暖的。“每次看他们拿着大大小小的包,带着各式各样的礼物回家,我们心里也是温暖的,又想着自己能够为旅客服务,帮助他们顺利回家,心里就觉得温暖。”32年,他从曾经的“小谢”变成了如今的“老谢”“谢叔”,如今他也会向年轻列车员说,坚守岗位是每一个列车员的担当与责任。
服务好旅客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贾丹丹和爱人步平凡都是银川客运段的列车员,每年春节,她们都无法陪家人在家过年,每年寒假,孩子总会跟着爷爷奶奶回内蒙古老家,她和爱人就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贾丹丹看上去很文弱,说话也轻声细语,记者开玩笑说,像她这样文弱,怎么能管理好车上乱跑乱跳的小孩呢?她笑着说:“管理小孩,还就得我这样文弱的。”贾丹丹管理“熊孩子”自有她的一套办法,她用真诚和关心,服务和照顾着列车上的每一位旅客。
“叔叔,我来帮您拉行李吧,您小心脚下。”看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吃力地拉着行李,贾丹丹微笑着上前帮助老人。进了车厢,几位乘客看她长得娇小,主动帮忙,她连忙和旅客说谢谢,那几位旅客笑着说:“反了反了,应该是我们和你说谢谢。”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发生。
“我因工作原因经常坐这趟车,时常看到她认真地为大家服务,因为她长得比较娇小,能帮上忙的就帮她一把。”去往济南的乘客张先生说,贾丹丹从来都没有生气或者不高兴的时候,总是微笑着服务每一位旅客,尤其对小孩,说话更是轻声细语。
“每次在车上看到小孩,我总能想起自己的儿子,想起我离开家时他恋恋不舍的眼神,所以对小孩就更有耐心。”贾丹丹说,有一次她看见一家三口出站,父母牵着小孩的手, 孩子蹦蹦跳跳的,她很羡慕。“但在春运期间,作为列车员,值守岗位,做好服务,把每一位旅客安全送达是我的职责,旅客能过一个好年,是我们最大的心愿。”贾丹丹笑着说道。
记者 刘旭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