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除夕夜 “民族情一家亲” 微信群响不停 2025年02月03日  李阳阳

在过去的9年里,西夏区文昌路街道共享社区居民王菊茹夫妇,与北方民族大学来自10个不同民族的10名大学生结亲互助。除夕之夜,他们以“民族情 一家亲”为名的微信群响个不停。他们在微信群里团聚,热络地聊着家常,祝福声不断……

“民族大家庭的家人们过年好!祝大家蛇年大吉,事事如意!”晚上8点21分,来自内蒙古的巴特尔在群里说道。

巴特尔是“民族情 一家亲”大家庭里的第一个孩子。上大学期间,巴特尔遇到困难,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王菊茹夫妇。毕业时,巴特尔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处理完,需要在银川待一段时间,住宿成了大问题。王菊茹夫妇得知此事后,直接把自家的钥匙给了他,让他安心在家里住。就这样,巴特尔在王菊茹家住了半个多月。“他就像我们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也把我们家当成自己的家。”王菊茹说道。

巴特尔的妈妈开了间小饭桌,每日变着花样地给孩子们做饭,几年下来,过去积攒的烹饪经验已被“掏空”。恰好王菊茹是个烹饪高手,便当起了她的美食“私教”,于是,小饭桌里出现了迷彩饺子、小兔子花馍等让孩子们食欲大增的美食。

“干妈,2025年春节,你和干爸一起来我们家过年吧。”去年除夕,巴特尔向王菊茹发出邀请。

晚上8点49分,微信群又响了,原来是活泼、懂事的新疆姑娘依达也来送祝福了,“除夕快乐!愿群里的家人们在新的一年里,烦恼少少,快乐多多,好运连连,幸福满满!”

依达的妈妈一直和王菊茹夫妇保持着联系,因为在她心里,女儿在宁夏的几年里,王菊茹的家就是女儿的第二个家。有一次,王菊茹和依达微信视频,依达蔫蔫的,细问下才得知依达牙疼。王菊茹把依达从学校接出来,带她去看牙医,还悉心地为她做软烂的饭菜。王菊茹细心地照顾依达,直到她的牙疾被治愈。还有一次,依达学开车,早上5点就要坐车去驾校。出门太早,王菊茹放心不下,于是也起早陪着依达一块去。当依达妈妈得知后,心里大为感动。

“干妈,有机会和干爸来我们家吧。我现在车开得可溜了,我带着你们到处转转。”去年9月份,依达也向王菊茹发出了邀请。

“干妈,我到家了。爷爷和爸爸喝了你给他们带的八宝茶可开心了,他们说你太有心了,每一袋八宝茶的口味都不一样。我们诚挚地邀请你和干爸有机会来西藏玩。”来自西藏的央金说道,他是王菊茹结亲互助的一个孩子,今年还在上大二。

“新的一年,祝家人们身体健康,万事顺遂,平安喜乐,生活充实饱满,心情阳光灿烂!”央金也在微信群里送祝福了,王菊茹看了看时间,已经晚上11点30分,她起身准备下饺子了。

“我时常想起以前一家人围在一起过年的热闹场景,自从女儿出嫁后,家里就我和老伴,每到除夕,有这些孩子们陪我视频聊天、唠家常,除夕夜也过得热热闹闹的。这些年来,我和孩子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感觉很幸福。”王菊茹动情地说。

记者 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