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有人通宵熬夜娱乐,有人长途跋涉回到家乡,有人见到久未相见的亲朋而情绪突然波动,还有的人燃放烟花爆竹迎新纳吉……这些经历都可能导致我们的耳朵受伤。每年春节后,耳鼻喉科门诊都会有不少人前来就诊:“医生,我的耳朵一直嗡嗡响,听不见了!”耳朵出现嗡嗡声,听不清别人说话,很多人将这种现象视作“上火”,认为休息一下就好了。其实这都可能是耳聋找上门,需要及时就医。
过年熬夜节后她们突发耳聋
“平时上班忙,春节就想好好放松一下,大年初一到大年初四我几乎每晚打牌,天天通宵。”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26岁的胡女士就急匆匆赶到医院耳鼻喉科,“大年初五中午,突然感觉左耳堵住了,一直‘嗡嗡嗡’响个不停,后来严重到听不清周围人说话了。”耳鼻喉科医生检查后,确诊胡女士左耳突发性耳聋。
无独有偶,42岁的李女士春节前有段时间右耳曾出现过听力下降。这次过年熬夜后,连带着左耳也受到影响,“感觉到耳闷、耳鸣,有很重的蝉叫声音,右耳现在基本上已经没有听力了。”结合相关症状和检查结果,李女士也被确诊为突发性耳聋,需要立即住院治疗。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邓斌介绍:“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一种在72小时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发病急、进展快。临床上多表现为单侧听力下降,有些患者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
精神压力大、疲劳等是突聋诱因
近年来,“突聋”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的人,微血管已有病变,比较容易发生突聋。此外,过度疲劳、焦虑紧张、熬夜等,也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而大脑供血不足会波及耳蜗,引起耳蜗缺血缺氧;耳蜗里的毛细胞是感受形成听力的重要结构,它非常敏感,一旦发生缺血缺氧,就会引起耳蜗毛细胞损伤,容易发生突发性耳聋。
此外,病毒感染也会让听力下降。过年期间,一些年轻人长期待在KTV、迪吧等噪音环境,长时间使用耳机听音乐,都可能造成听力下降或引起突发性耳聋。
突聋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邓斌医生表示,突发性耳聋的治疗就如同脑中风一样,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其实,突发性耳聋治疗起来并不难,难在很多人对这个病不重视。特别是患病初期,听力损失不明显,很多人不考虑马上就医,反而会想是不是上火了,或者是最近压力太大,休息休息就好了,殊不知这一拖再拖就耽误了治疗。”
突发性耳聋患者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劳累及情绪剧烈波动,避免噪声刺激,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时需积极控制血压、血糖水平。突发性耳聋的药物治疗包括激素类药物、改善微循环药物、营养神经药物等。其他治疗包括针灸治疗、高压氧舱治疗等。
鞭炮炸响后,他听不清了
爆竹声声辞旧岁。然而,在享受这份热闹的同时,也须警惕鞭炮的高分贝噪声对听力造成的潜在伤害。爆震性耳聋尤其要引起重视。
2月3日,邓斌医生接诊了一名听力下降的患者,结合病史和听力学检查,这位患者最后被确诊为左耳爆震性聋。原来,大年初三晚上,这位名叫小许的患者在老家放鞭炮,一声剧烈的爆竹声后,他突然出现耳鸣、耳闷,当时并未在意。小许从老家回到银川后,仍然有持续的耳鸣、耳闷,而且总感觉听声音好像隔了一层东西,这才想到看医生。
邓斌医生介绍,爆震性耳聋是指由各种爆炸物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爆震脉冲噪声和震荡共同作用引起的急性听力损伤。损伤较轻时,休息后能有所恢复;如果是严重的爆震性耳聋,可能会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失。
爆震性耳聋常有这些症状
爆震性耳聋有哪些症状呢?邓斌医生介绍:“患者可能会经历突然的听力减退,尤其是在受到噪音刺激后。也可能出现耳鸣、头晕、恶心等症状。有些情况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永久性的听力丧失。”
一般情况下,放鞭炮的数量越多、时间越集中、声响越大,造成耳聋的几率越多,听力的损伤程度也越严重。个别敏感的人,即使偶尔放一次爆竹或在近处听别人放一次鞭炮,就可能引起耳聋。小朋友的耳部结构尚在发育期,他们更加容易受到鞭炮声的伤害。
如何避免爆震性耳聋?
燃放烟花爆竹时要提高警惕,点燃后要迅速撤离,尽量保持3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可用手掌捂住双耳,或用耳塞、棉球塞于外耳道,减少巨响对鼓膜的冲击。
当鞭炮爆炸时,可以做张口呼吸或者吞咽动作开放咽鼓管,以利于鼓膜内外压力平衡,防止震伤耳朵。
燃放鞭炮后,一旦出现听力下降、耳鸣等情况,应立即到医院就诊,治疗越早,听力康复的机会相对就更大。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