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雨水养生记住这些关键词 2025年02月19日  刘威 蔡廷

2月18日迎来雨水节气。雨水,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标志着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但是,雨水时节天气变化不定,也是全年寒潮出现最多的时节之一,人体也需顺应季节变化,进行适当的养生调理。那么,雨水节气具体该如何养生?建议大家记住以下这些养生关键词。

严防湿邪

雨水过后,降雨增多,要防止湿邪入体。可选择一些能健脾祛湿的食材,比如山药、茯苓、芡实、莲子、小米、冬瓜、扁豆、鲫鱼等。

清肝明目

雨水时节要注意调理肝气,可食用有益于清肝明目的食物,如胡萝卜、菠菜、枸杞等。

重视春捂

老年人要重视春捂,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督脉,减少感冒;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寒从脚下起,穿厚一点的鞋子,可以保护阳气。

适度运动

雨水节气后气温回暖,可进行适度的户外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慢跑等。不过此时节仍处于早春,春寒料峭,不宜进行过于激烈的运动,以便让肝气慢慢和缓上升。

调整睡眠

雨水过后,人们在起居方面要做到顺应自然、早睡早起。每天用拇指按揉内关、神门、三阴交这三个穴位 5~10 分钟,可起到安神定志、调整睡眠的作用。

安养心神

雨水节气天气变化不定,时晴时雨,时寒时温,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特别是正气不足之人容易出现抑郁、烦躁、忧思、情绪低落等不适。因此调理情志至关重要。要尽量调整心态,使心情恬淡、开朗豁达。

调理脾胃

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养生导引术来帮助调理肝脾,比如《八段锦》。其中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可以提拉胸腹、拔伸腰背、通畅三焦以及祛除体内的寒湿浊气。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两臂一松一紧上下对拉,可以按摩脾胃、促进消化。

护好阳气

人体此时节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的时间。饮食调养应适当增加辛甘温性的食物,可帮助升发维护阳气,比如多吃点山药、韭菜、菠菜、春笋、豆芽等。

远离病毒

冬春季节流感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体活跃,易引起感冒、流感、支气管炎甚至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建议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或是老人、孕妇、儿童以及抵抗力下降的人群,外出到人多的室内场所尽量戴口罩,勤洗手。

雨水推荐

艾灸调肝脾

雨水时节,可选中脘、足三里、天枢、丰隆、三阴交、太冲、大椎、肺俞、肝俞、气海、大敦等穴位艾灸、按揉,可调肝脾,助阳气,从而抵抗寒湿之气的侵袭。

特别提示

中老年朋友若平时不耐生冷饮食、腹部皮肤冰凉、消化欠佳、四肢乏力,不妨用艾灸“中脘穴”的方法,可以起到温运脾胃的功效。每次15~20分钟为宜,灸到局部皮肤微微潮红为度。

雨水食疗方

金橘芡实小米粥

做法:金橘20克,芡实100克,小米50克,生姜少许。将金橘洗净切片,芡实、小米淘洗干净,然后把所有食材一同入锅,加水适量,大火煮开,改用小火熬成稠粥即成。

功效:健脾养胃,疏肝理气。

双花柠檬茶

做法:玫瑰花5克、绿梅花5克、柠檬1片,泡水代茶饮。

功效:疏肝健脾,理气解郁。

记者 刘威 整理

本版制图:蔡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