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老板”一词的起源与演变 2025年02月24日  李尚

在繁忙的商业街区,熙熙攘攘的市井小巷,“老板”这一称呼无处不在。它不仅是对商铺主人的尊称,更是商业文化的一种体现。那么,“老板”一词究竟从何而来?它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呢?让我们跟随银川古文字研究者张鑫华,一同探寻这一词汇的起源与演变。

“老板”一词的起源

“关于‘老板’一词的起源,学术界存在多种猜测。”张鑫华说,其中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有人认为“老板”一词来源于五代时期闽国铸造的大铁钱——銠 (音同“贺”)。闽国开国国君王审知在位期间,福建经济、文化、社会安定等方面均有很大发展。他铸造的大铁钱以五百文为贯,与官方通行的铅钱和铜钱并行流通。由于这种大铁钱具有独特的形状和重量,闽国以外的商人便称持有这种铁钱的闽人为“銠 ”。据推断,随着时间的推移,“銠 ”一词逐渐演变为后来“老闆”的别称。

除了这种说法外,还有意见认为“老板”一词来源于“銠鈑”,与金属铸造有关。然而,张鑫华认为这种说法可能来源于对“銠 ”一说的误解或误传。他指出:“从成书时间来看,《十国春秋》关于‘銠 ’的记载最早,而《通俗编》关于‘銠鈑’的记载则可能来源于此。因此,‘銠鈑’说很可能是对‘銠 ’说的演绎和变形。”

明清时“老闆”出现

明末清初时,作为对商号主人的尊称,“老闆”一词在文献中活跃了起来。如《济公全传》《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泪珠缘》《醒世姻缘传》等。“在明清时期,随着商业的繁荣,‘老闆’一词开始被广泛应用于市井之中。特别是在南方地区,‘老闆’成为了对商号主人的尊称,与北方的‘掌柜’相呼应。”张鑫华说。

“‘闆’字,今天被归为‘板’的繁体。但其实,这个‘板’是由两个不同的汉字合并而来,一个是本义为木板的板,一个是老闆的闆。”张鑫华说。

“板”是一个形声字,从木,反声,本义是木板。引申为板状扁平之物,呆板、板结等义。也用作量词,表示墙垣长度或宽度。“闆”则是会意字,由“門”和“品”两部分组成。“品”字的本义为人的多数,寓意众庶。因此,“闆”字会意为众人在室内商议之意。

含义丰富的“闆”字

“在古代,‘闆’字虽不常见,但在一些古典文献中仍能找到它的踪迹。”张鑫华介绍,“比如晋代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内篇·明本》中,就有‘夫得仙者,或昇太清,或翔紫霄,或造玄洲,或栖闆桐’的记载。这里的‘闆桐’与‘板桐’意义相近,都是指仙人所居之地。”

然而,“闆桐”一词在后来的文献中并不多见,甚至被认为是《抱朴子》中的误写。张鑫华解释说:“实际上,‘闆’字在这里可能有引申义,表示凭借或心志坚定之意。从这个角度看,《抱朴子》中的‘闆桐’又不能简单地解释为误写。”

除了“凭借”和“心志坚定”的引申义外,“闆”字还有“门中看”的意思。这是南朝顾野王所著《玉篇》中的解释:“闆,音盻。门中视也。”张鑫华认为,这仍然是“众人在室内商议”的引申义之一,即室内众人商议时向外看的行为。

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符号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板”一词不仅成为了对商号主人的尊称,更成为了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符号。张鑫华认为,“老板”一词与商业文化的融合,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老板”一词寓意着商人的信义和品质。在古代社会,商业活动往往受到道德和伦理的约束。商人要想在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具备诚信、勤奋、智慧等品质。而“老板”一词中的“门中有品”(闆),恰好寓意着商人应以信义为重,坚守商业道德和伦理底线。

其次,“老板”一词也体现了商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古至今,商业活动一直在不断发展和演变,而“老板”一词作为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也伴随着商业活动的演变而不断发展和丰富。它不仅承载着对商人的尊重,更蕴含着对商业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一种广泛的社会称呼

在谈到“老板”一词的文化内涵时,张鑫华表示,这一词汇不仅体现了古代商业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还蕴含了丰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或许,“老板(闆)”一词中的“品”字寓意着商人在经营过程中应注重品质和信誉,这也是商业成功的关键所在。

同时,张鑫华还提到,在现代社会中,“老板”一词已经超越了商业领域的范畴,成为了一种广泛的社会称呼。然而,无论在哪个领域,“老板”都应该具备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商业文化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信任、合作等多个方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商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让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记者 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