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他们的爱心善举 让银川的春天更温暖 2025年02月27日  刘旭卓 肖梦琪 沈亚婷

地震发生时,马志成和同事一起关闭火锅电源。视频截图

罗娟利(中)给社区送来锦旗。受访单位供图

马奶奶的爱心举动让医护人员感动不已。 记者 沈亚婷 摄

地震来临时,火锅店员工第一时间疏散顾客,护住女同事;单亲妈妈生活陷入困境时,社区工作人员热心扶助;76岁老人在医院得到贴心照顾,心存感恩的她为医院捐献棉被、床单……这几天,一幕幕暖心画面在银川上演,记录着银川春天里的温暖,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大爱。

地震来临时

店员守护顾客安全撤离

“小伙子人帅心善,好样的!”这几天,一段题为“突发地震时,银川火锅店员工冷静应急”的视频在网上火热传播,网友纷纷留言点赞。

“获得大家的点赞挺开心的,不过这是我们服务人员应该做的,银川是一座充满大爱的城市,换作任何一个银川人,在当时都会那么做。”2月26日,记者联系到视频中的火锅店主管马志成时,他这样说道。

2月20日晚上地震发生时,火锅店内很多顾客都起身紧急撤离,顿时乱作一团。“我当时看到这个情景,立即大声喊:‘不要慌,大家有序撤离。’”24岁的马志成维持秩序疏散顾客的时候,21岁的店员马斌立即跑到楼梯口,疏导顾客下楼,“因为二楼的面积比较大,我担心顾客找不到出口,就站在楼梯口大声喊,引导他们下楼。”

视频中还出现暖心一幕,火锅店的一位女服务员因为害怕,跑过来抱住马志成,他下意识地将同事护住。“有些网友留言,开玩笑说视频中的女孩是我女朋友,其实不是,她是我同事,胆子比较小,所以我就下意识地护住了她。”马志成说。等所有的顾客都撤离完毕后,他看到火锅电源没关,又赶紧和同事一起关闭了电源,这才撤离下楼。

“很多人都夸赞我们,说我们负责任,其实我觉得这是相互的。”马斌说起今年春节在火锅店吃团圆饭的事,“老板亲自下厨,给我们做了一大桌子菜,还给每个人都发了红包。”马斌说,在他们心中,老板就像大哥一样,火锅店就像家一样,所以他们会对这个“家”负责,将顾客放在首位。“银川像一个大家庭,我们在这里生活觉得很温暖。”马志成感慨地说。

单亲妈妈身陷困境

社区热心扶助

2月26日,兴庆区永康社区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面锦旗,上面绣着“政策春风化雨露 社区温情暖人心”。送旗人罗娟利感激地说道:“要是没有社区的帮助,我现在还在为生活发愁。”

40岁的罗娟利独自养两个孩子,去年因一场大病,她不得不辞去小饭桌工作,没了收入,家庭陷入困境。社区开展入户走访工作时,网格员王永红察觉到罗娟利有难言之隐。经过两小时的耐心交流,罗娟利终于打开心扉,倾诉了自己的艰难。

王永红发现罗娟利符合兴庆区妇联慰问条件,便和同事整理资料、沟通协调,为她申请到一千元慰问金。发钱时,银行账户异常无法打款,王永红又提醒她重办银行卡,让钱顺利到账。永康社区党委书记王秀红一直关注着罗娟利,得知她身体好转能工作了,王秀红专门走访辖区小饭桌,为她找了份合适的工作。如今,罗娟利已上班一周,有了收入,心情愉悦了起来。

“以前遇事都是自己扛,是你们让我知道,有人会和我站在一起。”罗娟利含泪递上锦旗。

感恩医院贴心照顾

马奶奶为34张床位换新

2月的银川春寒料峭,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却迎来了一份格外温暖的礼物。76岁的患者马奶奶,为科室的34张住院床位,捐赠了34套厚实的棉被芯、68件被套和68件床单,让病房焕然一新。

马奶奶多种基础病缠身,是该科室的老病号,每年都要住院好几次。而每次住院,这里的医护人员都对她关怀备至,不仅精心治疗,还时常鼓励她保持乐观心态,让马奶奶心里满是感动。

前几天,马奶奶得知医院内科住院部要搬到南门新院区,立刻有了一个想法。她先是婉转地多方打听,得知科室有34张床位,又细心地询问被子尺寸,甚至直接从住院部抱走一床被子和床单,拿到定做棉被的地方,严格按照医院的规格定制。

定制被芯时,她特意选用了质量最好的新疆棉花,还让裁缝用密实的白棉布做了被里,把被芯仔细包裹起来,再三叮嘱多缝几圈线,就怕棉花乱跑、棉被起皱。床单和被套,她特意定制了68套,方便换洗。马奶奶的热心和细心,让全院医护人员感动不已。 2月21日上午,马奶奶带着满满一车的棉被、床单和被套来到医院。目前在南门院区的新病房里,病床已经换上了马奶奶捐赠的新床单和棉被。看着焕然一新的病房,马奶奶开心地说:“医院的老年医学团队服务周到,对患者贴心,我也想尽份力,让老人们感受到温暖,也希望有更多人关爱老年人。”

这一份温暖的礼物,传递的不仅是关怀,更是医患之间深厚的情谊,如同春日暖阳,驱散了寒意。

记者 刘旭卓 肖梦琪 沈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