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及区市党委工作要求,坚持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相结合、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相统一、统筹推进与重点突破相促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全力打造“宜商银川”品牌,推动各类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结合银川实际,制定以下措施。
1
营造精准有效的政策环境
●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建议
涉企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经营主体和商协会意见建议,制定普惠性政策听取中小企业意见比例不低于50%。
合理设置政策过渡期,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时间。
●开展涉企政策执行评价
建立涉企政策执行情况评价机制,加强评价结果运用,及时对涉企政策进行优化、调整或废止。
扩大社会反响好、企业认可度高的科技研发后补助、促消费等政策覆盖面。
政策执行坚持上下一致,严防限制类约束性政策层层加码。
●推动惠企政策精准直达
推进“政企通”提质扩面,扩大惠企政策免申即享范围,打造企业诉求收集化解一站式平台。
优化惠企政策精准推送机制,每年开展惠企政策宣传解读活动不少于30场次。
2
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强化要素保障
鼓励国有担保机构提供低费率担保措施。
支持金融机构推广知识产权质押、保险、上市服务等多元化金融产品。加大新行业新领域人才培育力度,为企业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
支持组建联合体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单个项目最高给予500万元奖励。
●加强配套建设
推进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打通公铁 联络线,促进物流降本增效。
采取政府补贴引导、企企联合自建 等方式,加强园区教育、医疗、商服、文体娱乐等综合设施配套,推动园区老旧道路、管线、设施设备改造升级。
试点开展配电网台区微储能建设,加快绿电园区、绿电小镇建设。
●维护企业权益
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重点围绕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等领域清理隐形壁垒,定期通报负面案例。
完善涉企舆情引导机制,集中打击涉企造谣传谣、恶意举报违法犯罪行为,支持企业安心发展。
3
营造高效便捷的政务环境
●推行“高效办成一件事”
推出不少于5项具有银川特色、社会关注度高的“高效办成一件事”。
提高“免提交”事项占比,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95%。
●加快工程建设项目审批
聚焦企业投资项目,实现“项目管家+专家”服务全覆盖,推行水电气暖网“免申即办”改革,扩大规划许可证“豁免清单”,实行土地供应与项目并行审批新模式,实现“拿地即开工”,项目审批时限整体压减 20%以上。
●政务服务提速提效提质
推动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智能审批。
丰富“跨省通办”业务清单,实现跨区域“同事同标”。
动态更新审批中介服务事项清单,高效运行“网上中介超市”。
4
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
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一件 事”,实行“扫码入企”,落实“综合查一次”事项清单,拓展非现场检查手段。
推行涉企行政检查“白名单”制度,名单内企业减少检查频次。
细化裁量基准,减少执法随意性,提升执法公信力。
●开展惠企便企法律服务
在园区、商圈新增法律服务站点,帮助企业防范法律风险。
聚焦重点产业,编制企业自主合规指南,明确合规经营要求,引导企业合规经营。
坚持“快立、 快执、快结”,开展涉企债权执行提速提效行动。
●健全政府诚信履约机制
切实兑现政府承诺,依法履行合同。
完善清欠工作联动机制,“一企一策”“一债一策”统筹化解存量,杜绝新增拖欠账款。
5
营造利企质优的人文环境
●开展助企暖企成长行动
办好“银川企业家日”系列活动。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地方立法。
优化完善市领导联系服务重点民营企业、“千名干部包千企”及企业纾困解难集中办公会等机制。
开展“线上人工”服务,实现企业高频事项直连业务部门。
●支持新产业新业态成长
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制定审批标准,拓展应用场景,推动成果转化。
支持“首发经济”, 引入一流品牌。
支持民营企业加强“两重”“两新”“两债”“两业”项目策划储备。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支持民营企业“走出去”, 参与国内外展销活动。
●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机制
建立健全企业评价部门服务质效工作机制。
公布宜商环境指数,开展比学赶超,发布典型案例,打造特色品牌。
加强对领导干部廉政教育,维护风清气正的营商环境。
据银川发布客户端
制图:童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