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然而,有些人却在这个季节里感到头晕、眩晕,甚至伴有恶心呕吐等情况,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工作。记者了解到,头晕、眩晕类疾病,病因有100多种,常见的也有10余种,涉及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眼科、神经外科等多个科室。其中,以下几种疾病在乍暖还寒的春天最是多发,也是引起头晕的常见“祸首”。
耳石症让人晕得天旋地转
有一种晕容易在春天发生,一旦发作天旋地转,甚至走不成路……这便是“耳石症”。
银川市中医医院眩晕病科副主任医师陈佳介绍,耳石是一种位于前庭器官内的碳酸钙结晶颗粒。正常状态下,耳石颗粒位于椭圆囊斑或球囊斑内,可协助人体保持平衡;只有当其脱落、随重力移动到半规管,并对半规管产生刺激后才会出现眩晕,这种情况就叫耳石症。
耳石症引起的晕通常是眩晕,在翻身、坐起或躺下时容易出现短暂的天旋地转症状。这种晕大多持续时间不长,几秒钟后就有所缓解,正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耳石症与经常熬夜、睡眠不好、压力太大、总是低头玩手机等不良生活习惯有一定关系。大脑疲劳,长期低头,都会影响耳朵的供血情况,进而引发耳石的脱落。耳石症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法复位、针灸综合治疗、中药辨证治疗、前庭康复训练等。
预防建议
管理好基础代谢疾病;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劳累;避免剧烈的体育运动;适当补充钙质。预防耳石症,不要猛躺猛起,睡觉时翻身也不要动作太快,特别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则应尽量避免长期伏案工作,不要同一个姿势长时间看手机。
前庭神经炎也会让你头晕
“大夫,我前阵子感冒了,这两天头晕得厉害,不敢动。”近日,市民胡女士因为头晕就诊,最后被确诊为前庭神经炎。
初春时节气候多变,是感冒的高发时节。如果你感冒后不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还伴随着眩晕、恶心、呕吐、走路不稳等症状,就要警惕是否得了前庭神经炎。“前庭位于内耳,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前庭神经炎常见原因有病毒感染、糖尿病、细菌感染、自身免疫、前庭神经遭受刺激等。该病多发生于劳累、季节交替、上呼吸道感染、抵抗力下降时,其中部分患者发病前有感冒史。”陈佳介绍。
预防建议
一般来说,前庭神经炎经积极治疗后,恢复良好。但也有残留前庭功能损害的病人,表现为慢性头晕或不稳感等。所以,前庭神经发炎还是需要早诊断、早治疗、尽早积极康复锻炼,才能尽快恢复前庭功能。
春天血压波动易头晕
最近天气暖和了,75岁的孙叔开始每天早起晨练。“上周二早上晨练时,突然感觉头晕。幸好我一把扶住了旁边的树,才没摔倒。”孙叔赶紧回家测量了血压,发现高压已经飙升到190mmHg多了。
“每到春季,门诊中血压不稳定的患者就多了起来,他们常伴随出现头晕头痛、心慌、烦躁、睡眠差的症状。”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崔继志介绍,春季天气变化多端,早晚温差明显,一冷一热会使得血管收缩和舒张,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易发生波动,继而出现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等症状,甚至可能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预防建议
要保持心情平和,因为情绪波动易引发心神不宁、血压升高。乍暖还寒时,高血压患者应该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建议高血压患者在天气晴好时,出门做些有氧运动,例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协助调节血压。高血压患者还应在早上起床后和晚上睡觉前监测血压,并做好记录。如有血压不稳定的情况,应及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或改善生活方式。
头晕、昏沉欲睡
可能是脑供血不足
一些老人在春天经常出现头晕、乏力、记忆力下降等小毛病,不要单纯以为是没休息好,背后也可能是脑供血不足在作祟。
脑供血不足并不是一个疾病,而是一组疾病的总称,主要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导致脑功能发生了轻度“故障”。脑供血不足的“幕后推手”主要包括脑动脉血管内膜硬化、增厚、血液黏稠等。颈动脉狭窄也会引起脑供血不足。颈椎疾病、低血压也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另外,中老年人患有心衰等心脏疾病,影响心脏向外泵血而使血液循环量不足,大脑自然也会供血不足。
虽然脑供血不足早期症状轻微,但也要引起重视。通常,有脑供血不足症状的老人更容易发生老年痴呆症和脑梗死等病症。
预防建议
适当补充蛋白质,卵磷脂和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有助于养护大脑。所以,老人平时要适当吃些瘦肉、鸡蛋、牛奶、豆制品、鱼类以及蔬菜和水果,要保证营养均衡。控制油、糖、盐的摄入,要戒烟限酒。运动时体内血液循环快,给大脑供血也加快,脑细胞功能就能较好地维持。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快走、慢跑、散步、太极拳等都是很好的锻炼方式。
小贴士
眩晕急性发作
怎么办?
在眩晕症急性发作期应卧床休息,避免声光刺激,解除精神紧张等。如有呕吐,则应使头部偏向一侧,清除口腔异物,避免误吸导致呛咳及肺部感染等情况。眩晕好转后,进食以富有营养和新鲜清淡为原则,要多食蛋类、瘦肉、青菜及水果,忌食肥甘辛辣之物。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