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她们用爱心 为孩子们的成长护航 2025年03月08日  李姝

张方群通过讲故事、情境教学等方式传授知识。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在这个属于全体女性的节日里,我们特别将目光投向教育战线上的巾帼力量——女性教师。在偏远乡村,她是照亮孩子求学路的明灯;在特殊教育岗位上,她是折翼天使的守护者……平凡而伟大的她们,为孩子们的成长坚定护航。

闽宁镇教师张方群

扎根黄土地的追光者

走进永宁县闽宁第二中学,书声琅琅,朝气蓬勃,行政楼四楼思政教研室里,教师张方群正在琢磨如何把思政课讲得通俗易懂。这位从兰州大学毕业的思政教师,用14年光阴在这乡村大地上书写着教育者的双重叙事:一边是春风化雨的育人实践,一边是永不停歇的自我攀登。

用爱和理解引导每一个孩子

作为一名思政教师,张方群深知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沟通与引导。学校里,许多学生的父母长年在外务工,孩子们缺乏监督和引导,导致他们对学习的态度较为随意。面对这样的学情,她选择了“轻轻地育人”的方式,用温柔与耐心去感化学生,而不是通过严厉的批评和呵斥来强迫他们服从。

张方群独创“姓名教育学”,在与调皮学生的相处中,她深知,并不是要追求老师赢学生输的“战斗”结果,而是要通过爱与理解去引导他们。于是,她经常解读学生的名字,如马志成,“有志者,事竟成,才有可能一马当先”;王博韬,“韬光养晦,王者归来”。张方群用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感染着学生、影响着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在课堂教学中,张方群摒弃了传统的“满堂灌”方式,转而打造“生本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讲故事、情境教学等方式,润物细无声地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和素养。

在书本间丈量教育的高度

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文化素养,张方群于2018年考取了宁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研究生,进行了为期三年的深入学习,于2021年顺利毕业。在读研期间,张方群积极探索议题式教学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融合,并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张方群还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她的办公桌上放着《跟着思政教材讲故事》《教学策略》《深度教学》,这是她最近经常翻看的几本书。“读书不仅是我备课的过程,更是我提升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途径。”张方群善于反思教学,经常将教学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不断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和教学能力。通过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自身的课堂教学,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法。

思政教育就是要帮助孩子塑造正确的价值观。目前就读于东北师范大学的李凤至今仍然记得,当年张老师在讲到闽宁镇现状和未来发展时告诉大家,闽宁镇的发展非一人之力、一时之功,而是要靠一代代人走出去,上好学再回来,才能创造闽宁镇的辉煌。张老师的话语让当时只有13岁的李凤第一次有了大局观念和理想担当。高考结束后她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师范类专业,希望学有所成反哺家乡。

特教老师赵悦竹

守护被命运折叠过的星辰

“脱外套,洗手”……3月4日上午,大课间结束后,赵悦竹像照顾幼儿园小朋友一样,牵着孩子们的手走向教室门口,不厌其烦地对每个孩子重复着这句话。与普通学校老师不同的是,在银川市特殊教育中心任教的“95后”女教师赵悦竹,所带的都是有智力障碍或肢体残疾的孩子。

播撒爱也收获爱

当天上午10点20分,第三节课的上课铃声响起,教室里呈现出一道独特的风景:有的孩子歪着脑袋趴在课桌上,有的将小脚丫翘得老高。赵悦竹并不生气,一边组织教学,一边帮助孩子们调整坐姿,提醒他们坐端正,将“光明正大”溜到墙边的同学一次次拉回到座位上……

课堂上,赵悦竹指导同学们制作花束。当赵悦竹问孩子们“你的作品要送给谁呀?”同学们有的说要送给妈妈,因为妈妈辛苦抚养自己,也有同学用手指着老师,口中发出“啊啊”的声音,赵悦竹欣慰地笑了。她说:“老师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要给老师送花……”话音刚落,那个小男孩使劲点点头。

班里的小露(化名)患有智力障碍、癫痫,赵悦竹说,刚入学时,她不愿意与老师交流,无论老师如何温柔地引导对话,小露都会闭上双眼,把头深深埋入臂弯,宛如一只想要隐匿的小动物,竭力避开众人的视线。开学没几天,赵悦竹见小露进入洗手间许久未归,跑去一看才发现,小露不慎尿湿了裤子,不知所措,看到老师来也并未求助,只是愣愣地站在那里,身体轻轻颤抖。赵悦竹赶紧握着小露的手,一遍又一遍耐心教导,给予她鼓励。

尽管建立交流的过程颇为艰难,但每当目睹小露的一点点进步,赵悦竹的内心都无比满足与自豪。如今,小露不仅能够生活自理,还能清楚地说出自己和家人的名字,有时给老师讲述她的惊喜与发现。

孩子们的点滴进步她都看在眼里

在银川市特殊教育中心工作已是第六个年头,赵悦竹依然像当初那样,对孩子们“百般宠爱”,每当看到孩子们有一点点进步,哪怕只是眼神有了更多交流,她都高兴不已。

小安(化名)是上学期转来的新生,患有唐氏综合征,虽然能够理解他人的话语,但在表达上有些吃力,发音不太清晰,性格还很内向。然而,他在计算、书写以及运动能力方面都展现出了良好的基础。赵悦竹对这位新同学充满了期待,特意安排了班里最善于社交的同学与他相邻而坐,并时常创造机会让他帮助其他同学。如今,小安不仅爱说话,还每天帮助同学们穿衣服、整理玩具、端水杯,成了一个乐于助人的小男孩。

“与孩子朝夕相处,我深刻地体会到,那些被命运折叠过的星辰,也在用各自独特的方式闪亮着。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不会去改变他们的光芒,而是学会接纳、欣赏。在特殊教育的田野里,静待花开比催促绽放更有力量。”赵悦竹说。

记者 李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