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春日“鲜”味大赏 韭菜、春笋、枸杞芽带你舌尖踏青 2025年03月18日  李尚

春雷响动,蛰伏的泥土中孕育出最鲜嫩的生命。田野间,各色春菜如同诗人,在田埂上谱写自然的诗篇。而在城市里,菜市场的叫卖声仿佛是对这首诗的吟诵,饭店后厨升起的锅气则是对这首诗的生动诠释。

人的故事,总在灶台与餐桌间流转。春天来临,一份春日食单承载着人与季节共生的记忆,这是人与土地最亲密的对话。

春笋:脆嫩鲜香,邂逅江南

“小时候听老师讲‘雨后春笋’,还以为南方的竹子会像炮仗一样‘噼里啪啦’地往天上蹿呢。”38岁的银川人陈志远第一次听到“春笋”这个词,是在小学语文课本里。那个“雨后春笋”的比喻,在他童年的记忆里勾勒出一片雾气缭绕的江南竹林。“那时候总觉得春笋是神仙吃的,我们北方只有土豆。”

2010年,他初到杭州出差,在当地的餐厅第一次见到了春笋。他惊诧于春笋毛茸茸的外表,像个出土文物。而当服务员端上一盆腌笃鲜时,乳白色的汤里沉浮的笋块让他迟疑:“这淡黄带褐的横截面,倒像是土豆片呢。”然而,一口咬下,脆嫩中迸发的清甜裹挟着咸肉的香气。“比酸菜芯还脆呢!”陈志远说,嚼在嘴里,好似渗出泉水一般的回甘。

如今,陈志远早已成了春笋的忠实拥趸。每到3月,看到春笋在菜摊上冒头,他便会立刻买些回家。他学会了那道经典的“油焖春笋”:春笋切段过油,冰糖炒出琥珀色,加入黄酒与酱油焖至收汁。“这道菜讲究的就是脆嫩鲜香,火候过了就老了。”他最喜欢颠着炒锅,听锅铲与铁锅碰撞出清脆的声响,仿佛童年时想象中春笋破土的声音。当然,他还学会了用北方人的豪气改造江南的雅食——把春笋切成骰子块,与五花肉爆炒,起锅前浇一勺卤汁。“这叫‘北酱南脆’,咸香把笋的鲜甜吊得更有滋味呢。”

春韭:味道鲜美,情意绵长

上午8:30,72岁的杨秀会拉着小车,缓步走进海宝早市,挑选新鲜蔬菜。她在一个菜摊前停下,轻轻拿起一把韭菜,指甲沿着青白分明的茎脉滑过,动作轻柔得仿佛在给孩子梳头。“有句老话说,‘头刀韭,香死狗’。”杨秀会笑着说,“头刀韭”指的是春天里第一茬韭菜,味道最为鲜美。说着,她掐了一截韭菜,鲜绿的汁水渗入指甲缝,春天的气息随之流淌而出。

杨秀会曾在一家单位的食堂工作,她做的韭菜烙饼深受大家喜爱。“这是跟我母亲学的。”她回忆道,嫩韭切碎后与鸡蛋和面混合,在柴火灶上炕得两面焦黄。“饼要趁热撕着吃。有一回烙饼时,我不小心烫了手,饼掉进了灶膛。”她笑着比划,“那时候不兴浪费,但母亲没骂我,只说‘韭菜经火才不辣口,人经了事才懂日子’。”

韭菜不仅味道鲜美,还寓意美好。杨秀会说,在她的老家,韭菜被视为“久财”,象征着长久发财、日子越过越红火。过去,家家户户都会在菜园里种上一些韭菜,期盼新的一年财源广进、生活美满。

除了包饺子,杨秀会还用韭菜做韭菜合子、韭菜炒蛋等美食。她说,这些菜肴不仅美味,还承载着她对家人的爱和祝福。每年春天,当韭菜长得郁郁葱葱时,她就会烙些饼、包些合子,招呼儿女回家,大家一起品尝这春天的美味,吃不完的还能带走。

枸杞芽:餐桌上的春意与健康密码

春季的味道,不仅在家里的厨房里弥漫,也在餐厅的时令凉菜中悄然绽放。“枸杞芽,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但在我们厨师圈里,它可是春季餐桌上的明星。”在银川工作的厨师张俊山介绍道,“这不仅因为它的口感清新独特,更因为它蕴含丰富的营养价值,是真正的健康食材。”

炝拌枸杞芽菜是银川餐厅常见的一道菜品。精选早春时节采摘的枸杞嫩芽,色泽翠绿,质地柔嫩,带着一股淡淡的自然清香。制作时,先将枸杞芽洗净,用沸水快速焯烫,以保持其鲜绿色泽和脆嫩口感。“焯水最讲究,得用滚水下锅,3秒即捞。”张俊山一边演示,一边手腕轻抖,碧绿的菜芽在漏勺里翻腾,“多1秒就软了,少1秒涩味去不掉。”

接下来是炝制环节。张俊山用热油爆香蒜末、花椒和干辣椒,麻辣鲜香的香气瞬间弥漫整个厨房。随后,他将这股热油淋在枸杞芽上,伴随着“嗞啦”一声,枸杞芽的清香与调料的香气完美融合。“炝拌的关键在于火候和调料的搭配。”他解释道,“既要激发出枸杞芽本身的鲜甜,又不能掩盖它原有的清新。所以,我只用了少量的盐、糖和米醋来调味,让这道菜既保持了枸杞芽的原汁原味,又增添了层次分明的口感。”

每一口炝拌枸杞芽菜,都是春天的一次味蕾旅行。它不仅满足了食客对时令美食的追求,更传递出人们对健康生活的理解与向往。

记者 李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