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岩羊灵动 候鸟翩跹 来大美银川 畅享自然之旅 2025年03月20日  孙楠

在北塔湖畔,冰雪消融,湖面波光粼粼,一只只从南方远道而来的“优雅访客”扇动翅膀掠过水面;在贺兰山下,春日渐暖,一群群“岩壁精灵”踏着轻快步伐下山觅食;在城市公园,市民漫步其中,享受着早春清新的气息……三月的银川万物复苏,处处映照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近年来,随着银川市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塞上湖城的生态底色愈发亮丽,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此栖息繁衍,演绎出动人的自然交响。

A

春归湖城 万鸥翔集舞蹁跹

近日,众多市民来到银川海宝公园,只为一睹“顶流”红嘴鸥的风采。在北塔湖岸边,人们或举起相机,聚焦湖面上翻飞的白色精灵,或手执面包投喂。每年3月至4月,成千上万只红嘴鸥从昆明滇池启程,经黄河流域北迁西伯利亚,秋季再南返过冬。自2010年以来,红嘴鸥已成为银川的“常客”,银川湿地更成为中国西部及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驿站。

在北塔湖的堤岸边,小男孩冉冉吸引了记者的目光。只见他高举着手中的面包,热情地款待着远方的来客,空中飞旋的鸟儿看准时机,轻巧地衔走了美味,冉冉和在身后拍照的母亲一起发出欢呼。“我们每年都要来看几次红嘴鸥,手机里存满了孩子和红嘴鸥的照片。”冉冉的母亲说,在她看来,这份快乐源于银川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以及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和谐共生。

近年来,银川市不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和美丽河湖建设,并通过加快智慧河湖建设,完善河湖管理信息化体系建设,综合运用“互联网+”、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检和视频监控捕捉等技术手段,形成“天上看、空中探、地面查”的立体化河湖监管模式,为河湖生态环境保驾护航。2024年银川市实施了七子连湖示范片区水环境提升项目(一期),完成桑园沟、四二干沟、华雁湖河湖健康评价工作,累计为典农河实施生态补水超5000万立方米,修复湿地4万亩,湿地保护率达24.7%。

随着生态建设和湿地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银川湿地自然环境明显改善,绿化、美化程度不断提高,黄河湿地公园成为了许多候鸟集中栖息繁殖的重要场所,鸣翠湖、阅海湖、北塔湖、燕鸽湖等城市湿地拥有丰沛的水草和鱼虾,成为了候鸟的天然“补给站”。

B

寻觅美味 “岩壁精灵”下山遛弯

“沙沙沙……”清晨,伴随着桶中玉米粒的晃动声,贺兰山岩画景区的工作人员,将一把把的玉米粒抛向地面。听到声音的岩羊群,从不远的山头跳跃着飞奔而下,在地上寻觅着美味。忙碌的工作人员与悠闲咀嚼的岩羊群、观赏拍照的游客,共同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生态画卷。

岩羊又被称为“岩壁精灵”,特殊的蹄掌赋予了它们令人瞠目的登山绝技,在跋山涉水时如履平地,再加上琥珀般的眼睛和一双盘旋着的犄角,为岩羊赋予了更多的神秘色彩。作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岩羊在贺兰山已经形成了独特种群。

据银川文旅集团贺兰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岳成龙介绍,去年银川雨水比较丰沛,贺兰山上草长得特别茂盛,今年的岩羊比往年胖了不少。岳成龙指着一群正在觅食的岩羊说道,“这些都是去年新生的小羊羔,有的小羊羔身上的胎毛都还没有完全褪去。旁边那只羊是已经怀了小羊羔的‘准妈妈’,它的身形比其它母羊都要圆上一圈……”岳成龙告诉记者,目前岩画景区有100多只岩羊,分为两到三个群落,工作人员在平时喂羊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羊有异常情况,会第一时间联系专业人员进行救助或者监测。

近年来,随着银川厂矿清退、地貌恢复、封育保育等生态修复工作的深入开展,贺兰山终于再披绿装,如今贺兰山岩羊种群数量已突破4.1万只,雪豹、马鹿等野生动物数量也有增加,银川生态链越发完善。

C

岩画藏羊 生态人文交相辉映

“很多游客来到贺兰山岩画景区后都能看到岩羊,感叹野生动物的生存智慧,实际上在景区珍藏的岩画里,也能看到很多有关羊的元素。”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文物管理科副科长张旭介绍道,在整个贺兰山,目前发现的岩画有6000多幅,在这些岩画中,除了最具代表性的人面像岩画,还有很多以狩猎、动物为内容的岩画,羊就是其中的典型。

张旭指着一幅岩画介绍道:“从这幅岩画中可以看到一个羊圈的形状,两只羊正从羊圈缓缓走出,步履从容,形象生动,这幅岩画也被命名为《双羊出圈图》。它表现了古代先民在生活实践中,能够将捕捉到的动物圈养起来,印证了当时已经产生了畜牧经济。”张旭告诉记者,游客进入景区看到岩羊,再看到岩画,就会有一种自然与远古艺术交融的感觉。

生态之美成就银川之美。从“百鸟啼春”到“岩羊觅食”,从城市湖泊到苍茫贺兰山,银川正以自然为卷、以生态修复为笔、以人文为墨,绘就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长卷。

记者 孙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