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穿越盐池东风大峡谷 在大地褶皱中寻找时光的刻度 2025年03月20日  王敏

清晨7点,吴忠市盐池县大水坑镇东风村笼罩在淡青色的薄雾中。站在村口的观景台向峡谷深处望去,一道巨大的地裂从脚下延伸,黄土崖壁与赭红色丹霞岩层犬牙交错,像被巨人撕开的伤口,又像是大地精心收藏的一幅古老画卷。当地人管这里叫“甘记畔沟”,但徒步爱好者们更愿意称它为“东风大峡谷”——这个名字里藏着对未知的敬畏,也带着几分诗意的想象。

东风村位于大水坑镇东部,距离盐池县城65公里、镇区28.5公里,东与陕西省定边县冯地坑乡接壤,土地面积40.87平方公里,下辖吴掌、碗石磕、麻畔、堡头、甘畔、马滩、新庄洼、史堡子等8个自然村。

近年来,相继发现

红色遗址

麻记畔新石器时代遗址

阎王碥打坝旧址

千年壁画“甘记畔石窟”

奇特堡子“堡头”

孤岛险峰“麻记畔堡子”

甘记畔老地道

百年记忆“甘记畔石窨子”

传奇景观“阎王碥”

现代农家“李林宪文化大院”

东风大峡谷、梦幻丹霞“红石峡”

等十二大景观。

A

“‌地质博物馆”的无声叙事‌

“当高帮徒步鞋踩上第一块砂岩时,鞋底与岩石摩擦的声响告诉我这将是一场不同寻常的徒步。”今年64岁的常文霞是一名徒步爱好者,3月初的一个周末,她参加了徒步群的“约会”,来到东风大峡谷。说起那一场行走,她印象深刻。

“峡谷东西走向十余公里,最宽处达百米,当地的村里人说,峡谷两侧崖壁垂直落差超过50米。当天我们出发得很早,晨光倾斜而下照在岩层上,让原本赭红色砂岩泛起了铁锈般的光泽,和头顶上的黄土高坡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常文霞说,自己来之前也没有想到,宁夏竟有这样一处地质奇观,同时容纳了黄土丘陵的浑厚与丹霞地貌的绚丽,令人印象深刻。

沿着干涸的河床前行,她不时用手抚过层理清晰的岩壁,给人的触感粗糙却温暖。向导告诉大家,东风大峡谷完整保留了240万年来河流切割与风力侵蚀的痕迹。那些蜂窝状的孔洞是雨水冲刷的印记,垂直的裂隙是板块运动的遗痕,而突兀矗立的岩柱,则是时光从整块山体中精心雕琢出的“幸存者”。在一处被称为“天书崖”的断面,深浅相间的岩层如同密码,记录着气候的变幻与岁月的更迭。

B

徒步者的畅意旅程

正午的阳光直射进峡谷,赭红色岩壁被照得通透,仿佛有岩浆在岩层中流动。常文霞说,当大家行至中段的“红石峡”时,整片山体突然变成渐变的橙红色调,岩层褶皱如凝固的火焰。几位摄影爱好者分享说,每年9月末的日落时分,这里的岩壁会呈现出类似葡萄酒渍的深绯色,是摄影师们私藏的“魔法时刻”。

“我们选择的路线相对来说比较平缓,只有一处地方比较难走,向导从高处固定好绳子,方便我们拉着绳子向上爬,高度有四五米。听说峡谷里有一个被当地人称为‘煮人锅’的隘口,两侧绝壁近乎垂直,最窄处仅容一人贴壁而行,攀爬时需手脚并用抠住岩缝,非常险峻。”常文霞说,当地人介绍,旧时驼队经过此地,货物常被卡在岩缝中,牲畜稍有不慎就会坠入深渊,如今这道天险却成了徒步者的乐园——裸露的砂岩摩擦力极佳,手脚与岩石贴合时带来的踏实感,让人生出几分征服自然的豪气。

暮色降临时,西侧黄土崖壁被染成金色。“那一刻,途中的艰辛和疲惫,一下子全部被驱散了。”常文霞说。

C

岩缝里的文明密码‌

峡谷不仅是地质奇迹的陈列馆,更是鲜活的露天历史教室。

东风村,本身就是一个历史名村。行至堡头村旧址,土坯墙上的弹痕依稀可见,这里曾是1949年盐池县第二次党代会旧址。“我们参观了村里的养老院,感受到乡村的宁静与和谐;还探访了麻记畔村民李林宪的红色文化大院,里面藏品很多,生动讲述着革命老区的故事。”常文霞说,此次徒步活动,大家晚上住在东风村史堡村大队,村民家的大炕非常暖和。大家仰望盐池的星空,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盐池羊羔肉、荞麦饸饹面、沙地苦苦菜、土豆丝拌白菜……走了一天能饱餐一顿,格外惬意。

重新翻看照片,常文霞很是感慨:“赤色岩脉从高空看,就像巨龙的脊背般起伏,而黄土沟壑又像老人脸上的皱纹,那一瞬间,会觉得人真的很渺小。就像我们同行的一位大学教授说的——在地质时间尺度面前,连山峦都是瞬息即逝的存在。”‌

记者 王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