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阶段式健康追踪 0~12岁儿童体检“必修课” 2025年03月26日  王敏

在银川市妇幼保健院的儿科诊室里,张静医生每天都会遇到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和他们焦虑的家长。作为儿科专家,张静发现,许多父母对儿童体检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导致错过了一些疾病的最佳干预时机。“其实,从出生到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呈现阶段性特点,定期体检就像给成长安装了‘导航仪’,能帮家长避开一些养育误区,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张静说。

0~1岁

读懂宝宝的“健康信号”‌

“出生三天内,医生会轻轻采集宝宝足跟的一滴血,这项简单的检查能揪出48种可能影响成长的先天疾病。”张静举例说,比如一种叫“苯丙酮尿症”的疾病,只要在出生后三天内查出来,换成特殊奶粉喂养,孩子就能正常长大,避免智力受损。

张静介绍说,满月时,医生还会观察宝宝的一些小动作:如果宝宝清醒时安静状态坚持不到10分钟,或者吮吸手指的速度每分钟少于50次,可能需要进一步检查大脑发育情况。另外,新生儿到满月时,体重增长如果不到600克,很可能是母乳不足导致的。

宝宝三个月大时,要观察其趴着时抬头是否稳当、眼睛能不能跟着红球转半圈,这些看似简单的测试可反映出孩子的抬头和反应能力。张静还提醒,西北地区的宝宝更容易缺铁,六个月添加辅食前一定要查铁储备,否则贫血风险会翻倍。

“宝宝到了六个月就要准备吃辅食了,医生会通过验血排查遗传性贫血风险,还能提前检测宝宝是否对鸡蛋、牛奶等常见食物过敏。有些宝宝吃得多却长不壮,可能是肠道里好细菌不够,这时做个便便检查通常能找到原因。”张静总结道。

1~3岁

注意健康检查科学养育‌

当宝宝摇摇晃晃迈出第一步时,健康检查的重点也随之改变。张静提醒,这个阶段要特别留意宝宝的两个细节:一是语言交流能力,二是小手灵活度。1岁半左右的宝宝如果还不会用眼神或手势表达需求,或者对玩具声响反应迟钝,家长就要及时带孩子做互动测试。

对于宝宝的吃饭问题,张静分享了一个真实案例:“有位奶奶经常给孙子用羊肉汤泡饭,结果两岁体检时发现孩子肚子圆鼓鼓的,像个小西瓜,胳膊腿却细细的。把孩子的饮食调整成鱼肉、豆腐搭配蔬菜后,三个月就恢复了匀称体型。”她建议家长准备个小本子,记录孩子每天吃的食物、活动量和情绪变化等。比如发现宝宝总爱啃手指,可能是缺铁;玩一会儿就哭闹,可能和缺锌有关。

张静解释说,很多孩子看着胖乎乎的,但体检却被发现钙和维生素D不足。特别是冬天很少晒太阳的宝宝,光靠喝牛奶补钙是不够的。她特别提醒家长,秋冬季可以每周给孩子做两次香菇蒸蛋,这种“阳光食物”能帮助钙质吸收。家有爱挑食的宝宝,宝妈可以用红薯、南瓜做成手指食物。宝宝在吃手指食物的过程中,既能锻炼抓握能力,又能补充维生素。

3~6岁

做好学前“健康储蓄”‌

“现在幼儿园里戴小眼镜的孩子变多了,有个5岁小姑娘因为总看手机,检查发现她的眼球像气球一样被拉长了,还好发现得早,每天去户外玩两小时就可能恢复回来。”张静提醒,孩子4岁后,家长要多关注他们眼睛的发育情况。特别是对于爱玩电子产品的孩子,最好每半年做一次眼科检查。

张静补充说,西北春天风沙大,有些孩子鼻子堵得睡觉直打呼噜,时间长了小脸会变扁,这也需要体检才能及时发现。“总之,3—6岁阶段,家长要格外关注孩子的成长,按时带他们体检,这就相当于在给孩子的健康做‘储蓄’”。

6~12岁

抓住生长发育黄金期

6~12岁的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身高、体重、心理健康‌等问题。

“去年我接诊过一个四年级的小姑娘,因为天天喝蜂蜜水,骨头年龄比实际年龄‘跑快’了两年,还好及时了调整饮食,否则很难长高。”张静说,也有的孩子,春天蹿个儿快,秋天却像按下暂停键,这时候就要通过体检,看孩子在营养和睡眠上是否需要改善。

同时,张静提醒家长在这个阶段需要注意孩子身体的“三个信号”:半年没换过鞋号、总爱缩在角落发呆,或者脖子上突然冒出小黑点。对此,她解释说,‌脚掌生长速度是身高变化的“晴雨表”,若孩子半年内鞋码无变化,可能是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或营养吸收差的预警;连续两周出现社交回避行为,需警惕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肥胖孩子脖子上突然冒出小黑点‌,医学上称为黑棘皮病,可能是胰岛素抵抗的征兆,需排查代谢综合征风险。

0-12岁儿童体检

小贴士

●0~1岁(婴儿期)‌

出生72小时内‌:新生儿疾病筛查(先天性代谢病、听力)

1月龄‌:髋关节B超(防“蜡烛包”引发脱位)、黄疸监测

‌3~6月龄‌:追视/抬头能力测试、贫血筛查(重点查铁储备)

8~12月龄‌:爬行协调性评估、辅食添加营养指导

●1-3岁(幼儿期)‌

18月龄‌:自闭症早期筛查(对视、语言反应)、DST发育测试

24月龄‌:精细动作检查(搭积木、串珠)、语言爆发期评估

年度重点‌:饮食日记分析(防隐性肥胖/缺锌)、维生素D检测

●3~6岁(学龄前期)‌

入园体检‌:视力屈光度筛查(防电子产品伤眼)、色觉测试

4~5岁‌:运动能力测评(单脚跳、平衡木)、腺样体检查(防口呼吸)

6岁‌:握笔姿势评估、社交能力观察(角色扮演测试)

●6~12岁(学龄期)‌

每年必查‌:骨龄检测(防性早熟)、脊柱侧弯筛查(书包负重监测)

●9~10岁‌

性发育评估(女孩乳房/男孩睾丸发育)、心理压力测试

●11~12岁

考前焦虑筛查(房树人绘画测试)、青春期营养指导

提醒

注意孩子这些成长异常信号‌

生长缓慢:3岁前年身高增长<7cm,3岁后年身高增长<5cm

发育异常:2岁不会说短语、5岁不能单脚跳、8岁前出现第二性征

行为预警:持续3个月情绪低落、反复不明原因腹痛头痛

记者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