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清晨,我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声惊醒。电话那头,是相亲网的一位父亲——果先生,为女儿相亲特意来电沟通。他的这份急切与勇气,让我不禁心生佩服。
其实,儿子工作后,我也动过替他相亲的念头,还着急地在相亲网登记了资料。可儿子一心扑在事业上,反复叮嘱我近两年别干涉他感情生活,我只好搁置此事。今日接到这意外电话,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与果先生交流起来。
添加了对方微信后,我们迅速开启了“家庭情况交换”,果先生介绍道:“我女儿是教师,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们两口子都是普通工人,身体硬朗,有社保、有住房,就这一个女儿。”我也忙回应道:“我儿子在金融机构工作,有房有车。我和孩子父亲都从商,儿子也是独子,扎根本地多年了。”
我们隔着手机屏幕相谈甚欢,从工作、生活习惯等问题,都达成了共识。果先生坦诚表示:“相亲找条件太优越的,对方易嫌弃我们经济不足或挑剔长相。我们觉得条件相当就行,关键是看眼缘,思维方式得合拍。女儿不着急结婚,但我们要给操心起来。”我深以为然,称赞他是位三观正的父亲。
整个沟通过程都十分顺畅。后来,果先生好奇询问我们是否每年回祖籍湖南,我解释父母已离世,很少回去。他随即聊起自家情况:“我们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健在,逢年过节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很是热闹。”听他这么说,我预感到一丝隐忧,顿了顿,还是问道:“我们在本地亲戚少,以后打算回老家养老,不跟孩子住,你们能接受吗?”手机对话框突然停顿。十分钟后,果先生带着遗憾回复:“成家后会涉及多次长途探望,我们对此介意,抱歉!”看到这个消息,我顿时愣了愣,如今交通便利,这应该不是问题啊!我百思不得其解,原本愉快的心情,泛起一丝丝失落感,这场相亲,就此画上了句号。
如今的相亲,早已不是简单地将双方条件罗列匹配,其中蕴含着各自家庭对生活习惯、相处模式、未来规划等多方面的审慎考量。果先生家注重家庭团聚的便利性,这完全可以理解,毕竟家中老人都健在,浓厚的家庭氛围是他们珍视的,而我家祖籍异地,本地亲戚本就不多,又有落叶归根的想法,这本是一个简单的规划,却在这场相亲中,成为横亘在两个家庭之间的阻碍。
事后,我把这场意外的相亲经历告诉了儿子。他安慰我说,各花入各眼,相亲失败很正常,他又再次叮嘱我别瞎操心。我不禁思忖,父母替孩子相亲,是当今屡见不鲜的事,我们做父母的要如何把握尺度?站在孩子的角度,他们都渴望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寻觅生命中的另一半。假如父母过度焦虑、插手太多,反倒会耽误孩子终身大事,不妨放慢脚步,多些理解包容,让孩子们的爱情自然生长。
这般思量后,我的心情豁然开朗,抬眼望向窗外,山茶花正肆意绽放。既然春天已至,不如出门踏春去吧……
□欧阳凝芳(浙江余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