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由宁夏银川市金凤区第三小学牵头组织的“云端赓续长征志 童心熔铸中华魂”各族青少年交流暨“说学云中国心·自善行中华情”课程展示活动,让五地六校的师生们通过直播连线,在云端进行赓续长征精神的接力。
A
相约云端课堂 叩响红色记忆
作为课程活动的组织方,金凤区第三小学以项目汇报的方式,梳理了长征的背景、过程、关键战役以及精神内涵,和江西赣州、贵州遵义、四川都江堰市、甘肃兰州等地的师生们相约云端共上一堂课。血战湘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红军长征中的这些经典战役故事,通过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讲解,生动呈现于视频连线中。身处不同地域,相约同一云端课堂,长征精神如同纽带,将五地六校的各族青少年紧密相连,宛如一颗颗石榴籽紧紧相拥。
“从江西于都的初心启航,到贵州遵义的历史转折,从四川泸定的战火硝烟,到甘肃会宁的胜利会师,红军长征历时742天,跨越了14个省份,四路红军的总行程超过六万五千里,其中红一方面军行进了二万五千里。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们渡过了24条大河,翻越了40余座高山,包括终年积雪的高峰。参与长征的总人数约为30万人,其中年龄最小的战士仅9岁。”通过这些精心整理的数据,孩子们将长征精神镌刻于心。
项目汇报中,一幕课本剧《丰碑》,让长征精神通过云端课堂激起师生们的情感爆点。在角色扮演中,孩子们铭记历史、缅怀英烈。借视频连线穿越时空,长征精神在云端课堂激荡出时代的回响。
B
云上重走长征路 赓续长征精神
“我们站在红军长征出发的地方——于都河畔!91年前,8.6万名红军战士就是从这里渡河,踏上二万五千里的伟大征程!”伴随一阵阵敌机轰鸣,江西省赣州市章江路小学的舞台剧在镜头前揭开帷幕:孩子们化身红军战士,星夜集结,扮作于都百姓拆下屋前门板、祠堂门闩,为红军突破火线、架桥渡江。
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白鹭湖小学的孩子们,通过细致查阅资料、实地走访研学,深入探寻“遵义会议会址”匾额背后的历史以及小楼内的动人故事。瞻仰龙思泉烈士铜像,祭奠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转移的革命先辈邓萍……跟随白鹭湖小学小朋友的研学足迹,视频连线另一端的小伙伴们,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通过手工制作泸定桥、搜寻革命事迹、制作勇士档案,四川省都江堰市顶新新建小学的同学们向视频里的小朋友们讲述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故事。杨成武、廖大珠等革命英烈的铮铮誓言,深深镌刻在孩子们心中。“狭路相逢勇者胜!”“完不成任务,不当连长!”……孩子们齐声诵读着那些铿锵有力的英雄誓言。红军战士们翻越雪山、穿越草地的英勇画面,在视频连线中展现,每一帧都如史诗般壮丽,每一瞬都如春雷般扣人心弦。
当六盘山的晨光透过直播镜头洒向五地课堂,固原市原州区第十四小学的孩子们已经阔步迈进在长征路上。他们依次踏入了固原市的博物馆,探访了青石嘴战斗遗址,瞻仰了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漫步在单家集村,最后来到了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在这场红色之旅中,隐形将军韩练成的舍身忘我、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单家集夜话的鱼水亲情,生动地呈现在视频连线中。
C
穿越时空对话 齐聚云端明志
会师的集结号,在兰州大学附属学校的云端课堂上吹响。孩子们亲手制作道具,扮演红军战士,为同在云端的小伙伴们演绎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热血场景。
一张张满溢童真与赤诚的手抄报,引起了小伙伴们的共鸣共情。孩子们用彩笔画出红军会师的场景,用文字记录红军长征故事,用贴画标记红军走过的足迹……孩子们通过这些手抄报,将长征精神薪火相传,向伟大的祖国深情告白:清澈而纯粹的爱,只为中国!
舞台剧《如愿》的演绎,让新时代红领巾与革命先烈开启了时空对话。真挚的演绎,使这场在兰州大学附属学校上演的时空对话,通过视频连接在云端久久回荡。“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如同种子般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迎春成长。
五地六校的孩子们,用花儿歌唱民富业兴的幸福,用情景剧演绎产业兴旺的图景,用“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的朗诵赓续长征精神。
在云端课堂上,五地六校的孩子们,在共同经历了一场精神的洗礼后肃然起立,紧握拳头,以坚定的声音宣誓呐喊,誓要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让革命火种代代相传,让精神丰碑永放光芒!”
记者 陈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