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贺兰县金贵镇大集的铜锣声在晨光中敲响,满载新鲜果蔬的三轮车与挂着各地牌照的私家车在集市入口交错而过。这个曾以“1、4、7”为开集日的百年农贸市集,如今日均人流量突破5万人次,2023年交易额达1.2亿元,成为“行走宁夏”文旅融合工程中最亮眼的乡村振兴样本。宁夏正以赶集为支点,撬动城乡双向流动的新消费图景。
A
百年市集实现破圈
乡土记忆遇见“乡愁IP”
4月7日清晨6点,在贺兰县金贵镇的主干道上,“欢迎来到80年代”的红色横幅十分醒目,一幅幅横跨街道的横幅标语让人感受到浓浓的乡村氛围。
在占地50亩的市集内,青石板路上蒸腾着甑糕的甜香,麻辣烫店里正上演着“热辣滚烫”。“我经常来这里买粗布床单、纯棉内衣,这些在城里已经很难找到了。还有甑糕、糖糕这些小时候常吃的美食,一下子就把人带回了过去。”经常逛金贵镇大集的银川市民李方霞说。
“我是金贵镇人,以前这里就是个农村小市场,来赶集的都是村民,很少有外地人来。这几年,这里突然热闹起来了,每逢集市日,卖货的、唱戏的、跳舞的、推销产品的都来了,镇上到处停着外地来的小汽车,集市里人山人海。”七旬老人郭建国亲身经历了金贵镇的巨大变化。
游客张成坐在新设的“时光照相馆”前,看着人们穿上老式工装裤拍照打卡,感慨道:“镇政府把旧粮仓改造成民俗博物馆,把晒谷场变成露天戏台,赶集的日子成了‘乡愁IP’。”记者了解到,当地政府将这一百年市集划分为8大功能区:农产品交易区里,带着晨露的本地芹菜与冷链运输来的车厘子同台陈列;美食街区中,传承三代的吴彬麻辣烫与非遗糖画摊位相邻而设,形成“老味道+新国潮”的独特场景。
数据显示,改造后的市集摊位从300个增至1200个,其中文旅体验类摊位占比达35%,吸引的游客中30岁以下群体占比超60%。“开集日里,每天人流量近5万人次,2023年交易额突破亿元。”金贵镇大集负责人介绍道。
B
网红经济激活全链
打卡点变身流量孵化器
在金贵镇大集的网红美食区,不一会儿,吴彬麻辣烫的取号牌已经排到了第20号。透明操作间里,第三代传承人吴彬正熟练地调配着独家汤底:“爷爷当年用的是木头推车摆摊,现在我们有了200平方米的店铺,线上订单每天超过3000单。”这个曾藏身街角的小摊,如今凭借“市集限定版”麻辣烫,单店日均营收超1万元,高峰期日营业额可达3万元,还带动周边5家农产品摊位成为“网红配菜供应商”。
熟悉毛立俊的顾客都知道,他的摊位有三样“法宝”:装满干辣椒的麻袋、现捣辣椒粉和抖音直播,这已成为金贵大集的一道独特风景。在他的“小毛辣椒面”直播间里,流量效应持续发酵,毛立俊现场研磨辣椒的画面曾吸引20万网友围观,年销干辣椒达30吨。“现在赶集日特别忙,日销售额能过万元,平时在线上做直播。”毛立俊说,靠着在金贵大集卖辣椒的收入,他供两个孩子上了大学,家里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吴天龙的牛羊肉铺已开通冷链配送服务,80%的订单来自电商平台。春节前的一个集日就卖出70多只羊和4头牛,2024年营业收入突破300万元。
更深层次的改变发生在产业链上游。金贵镇依托集市客流,开发出“田间到餐桌”采摘路线,牡丹园、草莓基地等体验式农场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随着大量城乡游客的到来,金贵镇大集培育出一个个网红打卡点,而这些网红点的‘流量’又吸引了更多人前来。”金贵镇党委副书记秦强介绍,“我们抓住机遇发展乡村旅游,支持村民开办田园民宿、采摘园,打造牡丹垂钓游乐园,举办乡村采摘节、牡丹节、美食大赛等活动,把金贵镇变成了一个综合性旅游景区。”
C
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
将“人气”转化为“财气”
早上8点,银川市区始发的赶集专线公交车准时停靠市集北门,65岁的李建城夫妇提着菜篮走下车:“政府开通了赶集专线,老年人免费乘车,比去景区还方便。”交通破局是乡村市集升级的关键一步——银川市公交公司不仅开通了两条市区直达金贵大集的专线公交,每小时一班,还延长了2路、19路、21路、58路、301路、517路等公交线路,加密了从市区到贺兰县、永宁县、西夏区的公交班次,让城乡居民赶集更加便捷。
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将“人气”转化为“财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把非遗展演搬上集市戏台,让“送戏下乡”活动真正走进百姓生活,商务厅推出家电以旧换新活动,科技厅举办农技推广会,政法委开设普法课堂,这些功能性场景的嵌入,形成了“赶集+”的多元消费生态。
“活动多了,来的人更多,我们的生意更好做。高峰期我的小吃摊每天要雇十几个人,一天能卖2万多元。”金贵镇大集的商贩吴建军说。他家祖传的甑糕、粽子生意如今已发展到20多个品种,生意越做越大,带动更多乡亲共同致富。而贺兰县星光村的36座民宿集群已累计接待游客超6万人次,带动上百农户参与旅游服务,帮助村民增收200余万元。
宁夏各地火爆的乡村大集,吸引了全国文旅投资公司纷纷注资乡村旅游。特色民宿、乡村游乐场、四季采摘园等旅游项目快速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数据显示,2024年宁夏乡村旅游接待游客2200万人次,旅游收入17亿元,其中60%的客流由“赶集经济”带动。
暮色中的金贵镇大集渐渐收摊,网红摊主们开始在直播间预告下个集日的新品。这里的每一次赶集,都是城乡共荣的生动实践,宁夏正在书写“小集市大经济”的时代答卷。
记者 鲍淑玲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