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从烟火风味到秘境奇景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贵州之旅 2025年04月17日  冯元春

那藏在街巷深处的酸汤鱼火锅,汤头翻滚时酸香扑鼻;独具特色的烙锅里,食材在油脂中绽放香气……对于贵州的认知,许多人始于舌尖上的独特体验。趁着假期,记者近日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锁定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不仅有令人垂涎的美食,更有神秘的夜郎谷、壮阔的黄果树瀑布、灵秀的小七孔、热闹的千户苗寨……瑰丽的自然风光与多彩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令人心驰神往。

夜郎谷:探秘石砌传奇

从银川飞往贵阳的航程不过两小时左右,抵达后,记者便马不停蹄地赶往花溪夜郎谷。机场到景区约40分钟的车程,刚踏入夜郎谷,便恍若置身于一个由石头构筑的神秘王国。石堡错落、石桥横跨、石像林立,每一处都流淌着古朴的气息,仿佛在无声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让人对夜郎文化的厚重底蕴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在这里,既能领略喀斯特地貌的鬼斧神工,感叹大自然的造物神奇;也能领略到古代夜郎国的建筑风格,触摸历史的沧桑肌理。听当地人讲,这片充满魔幻色彩的石头世界,是贵州艺术家宋培伦先生耗时二十余年,以废弃石料瓦片为素材,精心雕琢打造的。

夜郎谷更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青灰色的石头建筑群临近碧绿的水系,人处其间,仿佛穿越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石砌国度。景区内的文化体验非常丰富:不妨在专注雕刻傩戏面具的匠人身边驻足,看传统手工艺在凿刻之间绽放光彩;也可走进文创店,挑选镌刻着怪石脸谱的特色手办——这些充满野性趣味的文创品,只有在这里才能寻得,堪称独一无二的旅行纪念。

青云市集:美食与烟火气的集散地

夜幕降临,记者特意寻到贵阳市南明区兴关路上的“织金土烙锅”,赴一场地道的贵州味觉之约。据当地人介绍,这种土烙锅堪称贵州饮食的“江湖底色”——土豆、牛肉、豆腐在硕大的铁锅里来回跳动,再搭配一碗以糊辣椒与葱花调制的简单蘸水,便是直击灵魂的美味。

吃完烙锅,记者转身踏入了青云市集——这片被当地人称为“夜生活心脏”的热闹地界。这里是美食与烟火气的集散地:丝娃娃摊位前围满了翘首以盼的食客,薄如蝉翼的米面皮上,红黄绿白的时蔬丝堆成小山,浇一勺酸辣开胃的汤汁,裹起送入口中,清爽与鲜香在舌尖炸开;闻名遐迩的香酥鸭外酥里嫩,表层的花椒与辣椒面交织出麻辣暴击,越嚼越有回甘;就连贵州茅台冰淇淋也别出心裁,绿茶口味中若隐若现的酒香,为夜晚添了几分微醺的浪漫。

市集里的文创小店同样藏着惊喜:用古法造纸制成的笔记本带着纤维的粗犷质感,印着苗族图腾或布依族纹样的冰箱贴色彩斑斓,每一件都像是把贵州的民族风情揣进了口袋。

黄果树瀑布:万斛明珠倾落人间

告别夜郎谷的石砌秘境,次日清晨,记者乘高铁从贵阳北奔赴安顺,只为赴一场与黄果树瀑布的震撼之约。贵州各景区相距较远,幸而安顺西站外便有直达黄果树的大巴(22元/人),建议提前在网上购买含观光车及大瀑布扶梯的联票,可省去现场排队的麻烦。

黄果树景区由三大核心景点组成,遵循“大瀑布-天星桥-陡坡塘”的经典路线,最震撼的当属大瀑布。尚未近身,轰鸣声已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转过弯道,77.8米高的银瀑自悬崖倾泻而下,水雾在阳光中织成彩虹,飞溅的水珠打在脸上,瞬间驱散了旅途的疲惫。站在观瀑台上,方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何等壮阔,令人屏息凝神。

而天星桥景区则藏着另一种惊喜。从下半程起点徒步40分钟,便闯入了喀斯特地貌的立体画卷:天星洞中的钟乳石如雕龙刻凤,在灯光下变幻出五光十色;行至终点,银链坠潭瀑布如千万条银链垂落,水流撞击岩石时激起的细碎水花,似碎钻般落入碧绿深潭,相较于大瀑布的磅礴,这里更多了几分灵动的诗意,仿佛大自然在温柔地吟诵一首散文诗。

小七孔:一步一景皆水墨

第三天清晨,记者乘高铁从安顺直奔荔波。相较于黄果树的磅礴,小七孔景区更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长卷,步步皆景,处处含情,连呼吸都染上了文艺的气息。

景区采用“东门进东门出”的路线最为便捷——逆着人流而行,缓坡上行省力,且东门大巴票价格更亲民。一入景区,首站便是小七孔古桥:七孔拱横跨碧绿河面,水下碎石与游鱼清晰可数,选一处人少的堤岸,让身影与翡翠般的潭水同框,随便一拍便是电影般的画面质感。

沿河岸漫步,石上森林段的四个瀑布各具风情:拉雅瀑布从山壁飞流直下,水花溅在步道上形成天然喷雾,恍若误入仙境;翠谷瀑布则如一条翡翠丝带,从植被茂密的峡谷顶端垂下,与周遭的绿意浑然一体,连呼吸都变得轻柔。

最惬意的莫过于鸳鸯湖泛舟。船工一边划桨一边讲述传说:“这湖因岸边两棵千年鸳鸯树得名,公树挺拔,母树结果,岁岁相守。”船桨划破镜般湖面,成对的野鸭从船头掠过,湖边石阶上,当地阿婶摆着丝娃娃小摊,用带着乡音的吆喝招揽客人。她们踩着利落的步伐,每日穿越山路而来,让这方山水多了份温暖的烟火气。

西江千户苗寨:聆听吊脚楼与花田的私语

下午4点半离开小七孔,记者乘车三个半小时后,终于抵达心心念念的西江千户苗寨。四月的风里,早已飘着油菜花的清香——此行,正是为赴一场苗寨与花海的春日之约。

在夜宿寨子中部有家观景民宿,老板热情地帮忙搬运行李,还告知可免费租借苗族服饰。次日晨起,薄雾未散的苗寨宛如水墨画:层层叠叠的吊脚楼依山就势,飞檐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白水河穿寨而过,河面倒映着垂柳与古桥,连时光都仿佛放慢了脚步。

1号风雨桥旁的梯田正值花期,千亩油菜花铺成金色地毯,微风拂过,花浪与吊脚楼的青瓦遥相呼应。记者沿着田埂穿行,蹲下身用镜头平视花海,让远处黛色的苗寨成为天然背景——此刻的画面,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也是属于贵州的春日诗行。

走进凯里:逛手工市集吃酸汤鱼

在西江千户苗寨逗留两晚后,记者踏上了前往凯里的旅程——这座在电影中常被赋予诗意象征的城市,充满了想象。就像影片《路边野餐》里展现的那样,它是潮湿的、被绿意包裹着的,有着宁静山村、斑驳老屋与夕阳下延伸的铁轨,处处流淌着野性而朦胧的诗意。抵达后发现,现实中的凯里的确与银幕上的气质相合:湿润的空气里,整座城市被青山环抱着,虽不繁华,却自有一份从容的烟火感。

到凯里的第一站,便是奔赴“老地方酸汤鱼火锅”。店面不大,矮凳矮桌透着市井气息,记者点了鸳鸯锅,红酸与白酸各占半边,刚端上桌便飘来浓郁的发酵米香。现杀的鲜鱼切片入锅,套餐支持无限续加,足见店家的豪爽。煮好的鱼肉裹着糊辣椒蘸水送入口中,酸香先在舌尖炸开,继而麻辣与鲜嫩层层递进,四种滋味在味蕾上跳起了圆舞曲,令人欲罢不能。

饭后踱步至“淘里绣市集”,仿佛闯入了苗族刺绣的活态博物馆。摊位上陈列着打籽绣、堆花绣、破线绣等十余种绣法的作品,色彩浓烈的老绣片上,飞鸟游鱼与神话图腾交织,针脚里藏着千年民族的迁徙故事。一位绣娘正在专注缝制“苗族战袍”,为即将到来的姊妹节做准备,彩线在她指间翻飞,将山水草木、祖先传说都密密缝进了衣料。与她攀谈时,指尖抚过绣品上立体的纹路,忽然懂得:所谓热爱,就是把整个民族的记忆与情感,都绣进时光里的执着。

凯里的魅力,藏在酸汤鱼的沸腾热气中,落在苗绣的细密针脚里,也弥漫在每一条潮湿的巷弄间——它既是电影里的诗意符号,更是现实中鲜活的文化载体,让人在银幕与生活的重叠处,触摸到贵州最本真的温度。

记者手记

感受野性与诗意的碰撞

在来到贵州以前,我总是难以定义它的美。但这场旅程让我明白:贵州是野性与诗意交织的秘境,是多元文化生长的沃土,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着自然与人文的传奇。

这里的野性藏在山水与烟火里。尽管贵阳街头可见破旧砖瓦与摩天大楼并存,却丝毫不减其原始张力:黔地多山,需驱车翻越重峦叠嶂才能抵达秘境,形态各异的瀑布如银链坠落,水流时而狂野奔腾,时而温柔蜿蜒;饮食更具鲜明个性,折耳根的辛香、红酸汤的醇厚、糊辣椒的炽烈,构成了自成体系的味觉密码,每一口都带着山野的直白与热烈。

而诗意,就藏在山水褶皱与民族风情里。小七孔的碧波如翡翠画卷,荡舟其间恍若置身隔绝尘世的文艺梦境;西江千户苗寨的吊脚楼在云雾中浮沉,苗族同胞将蝴蝶奉为“蝴蝶妈妈”,视芦笙与月亮为精神图腾,用刺绣把山川草木、祖先传说绣进衣袂,让千年文化在针脚间生生不息。当听到绣娘讲述蝴蝶带来好运的传说,看到风雨桥上老人吹奏芦笙的剪影,忽然懂得:贵州的诗意,是自然与人文的双向奔赴,是野性土壤里开出的文明之花。当野性的风掠过诗意的桥,当古老的传说融入现代的烟火,所有的碰撞与共生,都在书写着这片土地独一无二的魅力。

记者 冯元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