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绿了城市,“烦”了春天? 一棵银川杨树的自白 2025年04月18日  本报

我是一棵河北杨,上世纪80年代扎根银川。彼时银川沙尘肆虐,生态脆弱,我们凭借抗旱、速生、固沙滞尘的特性,成为绿化先锋。深扎15米的根系、可调节的气孔、抗逆的叶片,让我们在风沙中站稳脚跟,每年每株固沙50立方米、滞尘16公斤,为城市织就绿色屏障,见证银川从“沙遮天”到“绿满城”的蜕变。

然而,成年后的我们开始“繁衍”,飞絮随春风飘散。这无害的自然现象,在晴暖干燥天里,却成了“麻烦”:易燃如“火药桶”,2秒遇火即燃,5秒扩散;易携过敏原,引发瘙痒、鼻炎。“投诉飞絮”“砍树换种”的声音,让我陷入自我怀疑。

但银川并未“抛弃”我们。园林部门修剪、喷药、注射抑制剂,减少飞絮影响;新路段换用少絮树种,绿化树种更多样。生态平衡非一蹴而就,贸然砍树会致物种失衡、景观受损。我们曾为银川披绿,如今在改进中坚守——守护生态与生活的平衡,需要时间与智慧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