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即便退休也不会轻易褪去服务人民的本色。作为一名72岁的老党员,袁士坤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他用自己的热心坚持,不仅解决了邻居们的实际困难,更传递了党的温暖和关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新时代党员应该学习和传承的宝贵品质。社区在开展服务和治理时,要重视离退休干部、职工中的党员的作用,动员他们的力量,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发挥老党员“余热”。他们在职时是岗位上的先锋,虽然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仍然能够发挥自己的余热,为社区、为社会作出贡献。这种精神值得肯定和赞扬,同时也应该鼓励更多的老党员参与到社会公益事业中来。老党员群体中不乏法律、教育、医疗等领域的专业人才,他们尚有余力和热心从事公益活动。这种“专业经验+群众威望”的叠加效应,恰是破解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有效路径。
补充社区治理力量。基层治理正在实现从“管理”到“治理”的跨越,本质是多元主体共治。老党员的参与,不仅弥补了社区专业力量的不足,更通过“传帮带”机制培育了新生代治理力量。他们本身也是志愿队伍的有效补充,通过他们的行动能够推动社区治理、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这种以点带面、榜样带动的做法,对社区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是有益的。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