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电影《大风杀》正式定档5月1日全国上映。该片由白客、辛柏青、郎月婷领衔主演,耿乐特别出演,于2023年8月在石炭井工业文旅影视小镇开机拍摄,并成功入围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
影片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警匪对决故事:在荒废的忙崖小镇,孤胆民警夏然(白客 饰)与两名同事奉命驻守。面对以北山(辛柏青 饰)为首的凶残悍匪团伙为寻找宝藏而发起的疯狂进攻,三人陷入以寡敌众的绝境。影片通过这场惊心动魄的正邪较量,生动展现了公安干警机智勇敢的作战能力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A 五一档唯一硬汉片
从已发布的影片物料可以看出故事梗概:越狱藏金的悍匪大哥北山与众多心狠手辣的悍匪齐聚忙崖,夏然和另外两名同事共同守镇,3个警察1把枪3颗子弹,与匪帮展开周旋。枪战之前,夏然与北山更是进行了一场剑拔弩张的心理战,而匪帮内部也上演着“黑吃黑”大戏。
局势错综复杂,漫天风沙中生死悬于一线。虽然最终结局需待影片上映揭晓,但从最新发布的“群匪环伺”版海报中可见端倪。海报中,夏然面容坚毅,身后血色的“X”撕裂画面,象征被打破平静的忙崖镇。弹孔密布的血色眼镜、深陷皮肉的钢丝、窗外持枪的暗影、后座突现的斧头等细节,无不彰显匪帮的凶残,营造出强烈的犯罪氛围。首次出演反派的辛柏青以诡谲笑容,完美诠释了癫狂的悍匪头目形象。
这部五一档唯一的硬汉片由著名剪辑师张琪执导,其曾凭《芳华》入围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剪辑。监制江志强“亚洲最佳制片人”的加持,更添品质保障。影片取景于宁夏石嘴山市石炭井工业遗址,将港式警匪片的叙事节奏与西北荒野的粗犷美学完美融合。制片方表示:“现代电影对场景要求极高,我们最终选择石炭井,正是因为其独特景观与剧情高度契合。”
《大风杀》以1995年禁枪前夕为背景,真实还原了那个年代的悍匪暴行。石炭井的工业废墟与漫天黄沙,构建出一座与世隔绝的罪恶孤城。辛柏青塑造的北山融合了多起真实案件悍匪特征,其光脚踩碎玻璃的镜头,正是复刻了“西北第一悍匪”魏振海的标志性行为。白客饰演的民警夏然则精准呈现了老警察的细节特征,如持枪时的手部颤抖、紧张时的喉结滚动等。影片中沙暴与枪战交织的视觉奇观,以及“黑吃黑吃黑”的三重反转剧情,都极具看点。
影片深刻揭示了上世纪90年代城市化进程中的社会矛盾,预售数据显示男性观众占比超70%,与“硬汉片”的定位高度契合。
B 中生代演员挺出彩
《大风杀》中,白客、辛柏青、郎月婷、耿乐、张本煜等中生代演员都有颠覆性演出,也给影片带来了新鲜感。白客为塑造民警夏然,参考了一些退休警察的真实经历,尤其是对因恐惧失禁的“不体面”场景的刻画,在彻底打破传统英雄神话的同时也更加真实可信。首度在大银幕出演反派的辛柏青,为观众呈现了一个极致癫狂的悍匪大哥形象,他所饰演的北山露出诡谲的笑容,眼神仿佛在挑衅猎物,令人不寒而栗,特别是其带领悍匪高呼“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场景,更是癫狂至极。郎月婷饰演的匪帮大嫂李红看似依附于北山,但更像在刀尖上求生,眼神似有不甘,其在沙暴中撕扯头巾的挣扎戏,被称为“暴力旋涡中的人性微光”。由耿乐饰演的“匪帮前哨”曲马多则十分跋扈,看似忠诚的面具下似乎早已野心外露,张本煜所饰演的会计老谋深算、城府颇深。
近年来,犯罪题材影视作品持续火热,悬疑剧更是佳作频出。王宝强主演的《棋士》、孙俪领衔的《乌云之上》以及段奕宏担纲的《沙尘暴》等新剧,凭借主演们层次丰富的表演,为角色注入了鲜活的生命力,成为观众热议的焦点。
作为王宝强时隔多年回归电视剧市场的力作,《棋士》的故事背景设定在21世纪初的南方城市,王宝强饰演一名普通的围棋老师崔业,在一起金店抢劫案中却发现了自己“黑暗面”,于是在不断黑化中让人生逐渐走向失控。剧集中,王宝强借助精准的微表情,展现出人物性格中的懦弱与愤怒、隐忍与凶狠,尤其是在实施犯罪计划时,眼神中透露出的阴鸷让人着实不寒而栗。豆瓣上有评论称,崔业从懦弱到疯狂的转变,被王宝强拿捏得恰到好处,除了表情,其通过肢体语言把崔业塑造得极为真实,微微驼背的姿态,让人感觉他就是一个被生活压弯了腰的普通人。
《乌云之上》《沙尘暴》则分别塑造了不一样的刑警形象,《乌云之上》从女性视角揭开谜案,由孙俪饰演的韩青,既有警察专业的一面,也有琐碎日常的一面,人物塑造非常立体。从剧集中我们能够看到,在追查案件过程中韩青洞察细微,在重重迷雾中坚守正义,生活中的她会火爆地和上司吵架,也会郁闷自己不知道为何就急眼,在情感关系中还近乎偏执地对抗外界的质疑……正是这些细节构筑了一个更新鲜的警察形象。
《沙尘暴》中,段奕宏塑造的刑警陈江河充满沧桑感,被生活和工作压力打磨得有些“潦草”,也展现出了表演实力。剧中,段奕宏的表演同样非常注重细节,比如因为沙尘大总是打喷嚏,不收敛的饭嗝和呼噜声等,充分展现了这个人物粗犷的一面,但剧中他一边吃羊肉粉一边极力掩饰即将滚落的眼泪的那一幕,又刻画出这个粗犷的硬汉藏着一颗细腻而有力的心,具有强烈的纪实感。
C 演技背后的共鸣感
优秀的表演不仅能让剧集出圈,更能引发关注与共鸣。以《沙尘暴》为例,人民网就在其官微上发长文进行了点评,虽然只字未提演员们的演技,却句句说到了观众的心坎里。
该文章称,《沙尘暴》对时代质感的精准捕捉,该剧以扎实的剧本、精良的制作、动人的表演引发了受众关注。从“精准”“扎实”“精良”“动人”这几个关键词就能够看到其对该剧给出的评价相当高。近年来,悬疑刑侦题材的剧集扎堆,但真正能走进观众内心的作品并不算多,《沙尘暴》能做到这一点着实不易。纵观整部剧,除了段奕宏饰演的“潦草”警察陈江河外,每个角色身上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而且通过不露痕迹的表演很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此外,除了剧情紧凑外,《沙尘暴》在场景、画面、道具、布景等方面也下了功夫,这也为演员的表演提供了环境支撑。这从人民网官微的长文中也能看出一二:剧中广袤沙漠的苍凉壮美与城镇街巷的烟火气息交织,家中陈设的复古细节、窗玻璃上的岁月积尘,共同构建起极具真实感的画面场景。《沙尘暴》作为悬疑刑侦剧,在悬疑和悬念设置到位的基础上,同时也对每个人背后的故事进行了剖析与思考,不仅关心个体命运,也反映出社会对正义的呼唤与追求,突出了现实性,让观众从演员的演技背后找到了情感共鸣。
这样的设置不仅具有悬疑谜题的破解快感,更有对命运与人性的深沉思索。在剧中,每个人都是被时代风沙所裹挟的沙砾,在生存与尊严、真相与救赎的博弈中寻找栖身之所。那些被案件改变的人生,那些在时光中发酵的秘密在沙砾中回荡,这其实就是引发共鸣的源头。
其实,如今的观众早已经跳出了善恶二元对立的观看习惯,会用更人性化的视角来审视剧中人物,这就给剧集的编排与演员的表演带来了更多的挑战。这正是《沙尘暴》与传统悬疑题材不同之处,即尊重观众、正视观众、讲好故事,观众在观剧的同时,也在剧情推进中满足了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等。显然,通过符合观众审美的悬疑推理,营造肉眼可见的人物转变与内在逻辑,让剧情发展的脉络更清晰、可信,这样才能实现剧里剧外高强度的自我调整与互动,从而在假定环境中让观众看到真实的社会性与现实性,进而触发共情、引起共鸣。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在题材创新、演技飙升、叩问现实的同时,悬疑犯罪题材的影视剧也面临着市场饱和与题材同质化等瓶颈。一方面是在短视频、短剧的冲击下,观众的观剧习惯和预期明显已经在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悬疑刑侦也必然会经历类型剧生命周期中的“阵痛”。尤其是在近年来《漫长的季节》《隐秘的角落》等社会派悬疑剧集的走红后,悬疑剧赛道上“社会派推理浪潮”明显过于扎堆。大家都想将社会议题和人物关系做到深度衔接与融合,但是想要做好这类剧情设置、人物关系与社会议题高度契合、完美投射的剧集,其中的创作难度对于主创班底的人文素养、思想深度、制作水平的要求必然也会非常高。如果只是一味蹭热度、抄桥段,那么无疑会出现许多在创作层面失衡与投机的作品。
显然,如何能够更广泛地触发共情、引起共鸣,还需要在打破题材边界、探索形式革新、重构人设范式等方面下功夫,这样才能在注意力稀缺的时代,重建与观众的连接。或许只有跳脱既定轨道,深入未知的旷野中,才能找到更为有效的创新路径。
记者 孙瑞亭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