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天干物燥,很多人被牙痛困扰,夜不能寐,饭不能食,心情极差。有些人认为,牙疼是上火引起的,但自行服用泻火药后又不见效;在药店,总有牙疼患者进来就要买甲硝唑;还有些患者为了尽快缓解牙疼,败火药、止痛药、抗菌药、漱口类药物齐上阵。
那么,遭遇了牙疼,有哪些药物可以选择?使用这些药物时,又该注意哪些问题?本期,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药师王基云为大家科普牙疼如何用药。
牙疼不都是因为上火
王基云首先纠正了一个常见误区:一牙疼就吃泻火药。其实,牙痛的病因复杂,不一定都是上火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原因选择药物。导致牙疼的病因主要包括龋齿、牙髓炎、根尖周炎、牙龈炎、智齿冠周炎等。中医认为牙痛是外感风邪、胃火炽盛、肾虚火旺等原因所致。“不同的牙痛病因对应不同的治疗方案,有时单纯依靠药物治疗并不能缓解病情。出现牙疼,最好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口腔检查和治疗。”王基云建议。
感染引起的牙疼 常需用抗菌药
对于牙齿或牙周组织感染引起的牙痛,通常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牙痛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等针对厌氧菌的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广谱半合成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二代头孢如头孢呋辛;三代头孢如头孢克肟等。
但需注意的是,抗菌药物不能解决所有的牙疼问题。例如急性牙髓炎常会引发剧烈的牙痛,而目前牙髓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根管治疗术。
另外,在使用抗菌药物时,还应注意可能发生的过敏反应及药物副作用。例如喝酒了不宜服用抗菌药物,避免“双硫仑反应”;妊娠期牙疼应避免使用硝基咪唑类药物,使用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药物相对安全;哺乳期妇女使用硝基咪唑类药物期间,应停止哺乳。对于妊娠期、哺乳期、婴幼儿等特殊患者,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
吃止痛药 并不能治牙病
很多人牙痛难忍时,首先会想到吃点止痛药,暂时缓解疼痛,减少对工作、生活的影响。但王基云提醒,在选择止痛药时,还需要根据牙痛的性质、程度以及个人健康状况综合考虑。王基云介绍:“常用止痛药物主要为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适用于轻至中度的牙痛。而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适用于各种程度的疼痛,尤其适合儿童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儿童镇痛药物,但需要注意根据患儿体重计算给药量,也应关注用药间隔,一般24小时内用药不应超过4次。另外,妊娠期镇痛首选对乙酰氨基酚。”
在此,王基云也提醒大家,止痛药只能缓解疼痛症状,并不能治疗引起牙疼的背后疾病。另外,在使用止痛药物时,还应注意可能的药品不良反应以及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例如正在服用阿司匹林、ACE抑制剂、抗凝血药的患者,如果同时长时间或大剂量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可能产生胃肠道、肾脏和肝脏不良反应,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中成药需对症选择
牙痛时,大部分患者首先想到的是布洛芬、头孢和甲硝唑,堪称牙痛“三剑客”。其实,牙痛时也有很多中成药可以选择。中医认为,牙痛主要包括胃火牙痛、风火牙痛和虚火牙痛等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牙痛,中成药的选择也有不同,建议在中医医师指导下使用。
“胃火牙痛,通常由胃肠积热引起,症状包括牙龈红肿疼痛、口渴喜饮、口臭等,治疗时可使用清胃黄连丸、牛黄上清丸等中成药。风火牙痛,可能由外感风火邪毒引起,表现为牙痛剧烈、牙龈红肿等,治疗时可以选择牛黄解毒片、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虚火牙痛,多因体弱过劳导致虚火上升,表现为牙齿隐隐作痛、头晕眼花等,知柏地黄丸等中成药可缓解这类牙痛。”王基云介绍。
漱口类药物选择有讲究
可以缓解牙痛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使用漱口类药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但市场上漱口水的种类繁多,选择时也有不少讲究。
●抗菌类漱口水:含氯己定、甲硝唑等,可以抑制口腔内细菌的生长,减轻口腔炎症,适用于由牙龈炎、牙周炎等引起的牙痛;
●消毒类漱口水:如聚维酮碘含漱液、过氧化氢溶液等,具有消毒防腐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口腔炎、口腔溃疡等引起的牙疼症状;
●中成药类漱口水:通常含有一些中草药提取物如黄芩、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养阴生肌等功效,可以辅助治疗口舌生疮、牙龈肿痛等。
科学护牙小贴士
01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进行治疗。
02 使用含氟牙膏,氟化物有助于预防蛀牙并加强牙齿的抵抗力。
03 适量使用牙线或间隙刷,清除牙齿缝隙中的食物残渣和菌斑,避免牙龈炎和牙周病的发生。
04 限制酸性饮料和碳酸饮料的摄入,过多的酸性物质会腐蚀牙齿表面的珐琅质。
05 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
06 睡前不宜吃糖、饼干等食物。
07 宜多吃清胃火及清肝火的食物,如南瓜、西瓜、荸荠、芹菜等。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