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科技种花云端卖花全城赏花 “鲜花经济”迎来花样前景 2025年04月25日 

春到塞上,花开满城,在银川市,一朵朵“致富花”正绽放出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智能温棚里,月季娇艳、八仙梦幻,科技赋能让传统种植焕发新生;直播间内,多肉盆栽“云端”畅销,线上线下融合拓宽致富路;公园广场上,花海人潮相映成趣,赏花经济带动消费热潮。从田间大棚到城市公园,从种植端到消费链,银川的花卉经济已形成完整产业生态,既装扮了城市容颜,更鼓起了农民腰包。

A科技赋能促发展 致富花儿开满棚

走进位于兴庆区掌政镇茂盛村的宁夏绿苗果丰苗木花卉专业合作社,一株株月季舒展着嫩绿的枝叶,绽放的花朵点缀其间,满是生机与活力。负责人张可穿梭其间,精心照料着这些“致富花”,脸上洋溢着喜悦笑容。

张可原本是做服装生意的,5年前看到老乡搞花卉种植,便爱上了这一“美丽经济”,决定种植月季。“刚开始种植时,感觉这花不好种,动不动就有叶子落了或者根烂了,我就挨个把根扒出来看究竟是什么原因。”那段时间,张可每天都泡在棚里观察花苗的生长情况,从对种花技术一窍不通,到慢慢掌握了科学种养技术,能够精确控制温度、湿度和光照时间。如今,她种植了6个大棚70多个品种,全都销往本地市场。

兴庆区月牙湖乡滨河家园二村村民冶武奎承包了45个温棚,主要种植小雏菊,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青岛等地。花卉产业不仅让土地生金,更成为群众家门口的“致富花”。温棚内长期用工14人,到了农忙时节,还会聘用20余名临时工人,村民马花花跟着冶武奎种植花卉3年时间,每月收入3900元,既学会了技术还增加了收入,马花花十分珍惜现在的生活。

花卉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赋能,蓝色八仙花梦幻唯美,很受市场欢迎,这离不开“调蓝”技术的示范与推广,在丰富花卉品种、实现花卉产业升级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园艺师张阁反复进行品种筛选,掌握了八仙花的调色技术并成功推广。不少高标准智能温室大棚里,实现了花卉生产的数字化、标准化、自动化、绿色化,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种植条件全部可控。

数据显示,兴庆区种植花卉面积达7000亩左右,年总产值近1.6亿元,主要种植郁金香、百合、蝴蝶兰、康乃馨、菊花、玫瑰等品种,通过强化政策支持、优化产业体系、培育优势主体、拓宽发展渠道,让“兴庆花卉”“塞上花都”的品牌影响力逐年提升。

B线上线下齐发力 鲜花消费日常化

种得好,还要卖得好。如今花卉销售已形成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

还没走进掌政镇镇河村的多肉种植大棚,就能听见负责人夏瑛的介绍声:“朋友们,看看我手里的这盆多肉,非常饱满,所见即所得,大家可以放心下单。”大棚里,一排排各式各样的多肉植物错落有致,仿佛把大自然浓缩在了方寸之间,她和丈夫通过“实景直播”的方式,向粉丝展示多肉的魅力。

最初,夏瑛和丈夫只是把种植多肉当作一项爱好,后来将它发展成了产业,销售主要靠本地商户批发。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夏瑛又瞄准直播带货。对她来说,互联网营销是全新领域,但她凭着一股韧劲,边学边练边干,从面对镜头时磕磕巴巴到熟练掌握运营手段和直播话术,她的应变能力逐步提高,面对镜头也更加自然。

线上购买多肉,不少消费者担心养不好,夏瑛便为他们讲解养护方法,哪怕顾客不在直播间下单,她也会细心给出建议。现在,她的“宁夏银川多肉大叔”账号已有7000多个粉丝,产品卖向广州、北京、上海等地。在她的带动下,女儿、弟媳也开通了账号,开启云销售多肉之路。

随着气温持续回升,线下花卉市场目前也迎来销售高峰。在和晟鲜花港,康乃馨、四季梅、紫风铃等花卉琳琅满目、色彩缤纷。一位商户介绍,近期花卉供应充足,紫风铃和四季梅一盆15元,康乃馨一盆25元。随着“五一”假期和母亲节临近,市民购买鲜花的热情高涨。记者了解到,宁苗花卉市场的玫瑰非常受欢迎,一支价格在4元至9元之间。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绿色消费理念的普及,鲜花消费正从节日化走向日常化,许多人喜欢购买鲜花装饰家庭或办公环境。市民沈女士说:“买些花放在身边,抬眼就能看见,心情也会变好。”

C赏花经济活力显 花海人潮两相映

四月芳菲,银川迎来最佳赏花季,每一朵绽放的春花都藏着春日密语。

海宝公园牡丹园内,郁金香竞相盛放,细细看去,每一朵花姿态优雅,修长的茎秆撑起饱满的花朵,花瓣微微卷曲,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

胜利街街道上前社区最南端有片杏林园,最近园内的杏花、桃花竞相开放,犹如大自然精心布置的艺术展,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赏景。

大团结广场上,连翘、海棠热烈绽放,迎接着每一个寻找春天的人,市民穿梭在花海中,或拍照留念,或嬉戏玩耍,尽情享受春日的暖阳与花香。

成片的二月兰如云霞般铺满林间,将日新公园染成了紫色海洋,市民沿公园步道漫步,感受“森林童话”般的诗意景致和浪漫。从4月中旬至7月,森林公园内的榆叶梅、丁香、杜梨等依次开放,杜梨树干通体黑色、花朵雪白,与一旁的丁香高低呼应、争奇斗艳,就像一幅淡墨的山水画。

赏花热还带动了周边消费。在新百老大楼里的一家户外用品专卖店,帐篷、多功能天幕、折叠桌椅等露营装备一应俱全,不少消费者前来选购。

在中山公园南门,商户把风筝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在售的风筝以卡通人物为主,价格从几元到几十元不等,商户介绍,一些家庭到公园赏花踏青时都会给孩子购买风筝,一家人其乐融融。

网购达人艾玉一次性从网上置齐了天幕帐篷、野炊餐桌、折叠推车,“找一处露营地,家人好友聚在一起赏花聊天、品尝美食,孩子们恣意奔跑、嬉戏打闹,这样的美好时光让人好不惬意。”她说。

从“种花”到“卖花”再到“赏花”,银川的“花卉经济”焕发着勃勃生机。这朵“产业之花”不仅扮靓了城市,更富了百姓口袋,美了群众心情。

记者 肖梦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