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城市为什么需要书店”主题沙龙 关于阅读与城市文化的深度对话 2025年04月25日  冯元春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早在4月20日的下午,怀远城市书房内就已书香氤氲。西夏区文化旅游推广阅读分享系列活动之《城市为什么需要书店》主题沙龙如约而至,邀请书店主理人、文化从业者围坐畅谈,用分享与对话,深入挖掘书店作为城市文化地标的精神内涵与价值所在,为现场呈现了一场关于阅读与城市文化的深度对话。

书店,是一座城市自我表达的艺术装置

活动邀请到几位与书店和文化紧密相连的嘉宾,他们是蔷薇书店店主阿豪,宁夏河姆渡书店、缦云书咖主理人蔡萍,以及怀远书房主理人马玲。三家书店,位于城市不同区域,性格迥异却各自拥有迷人气质。

一开场,主持人皇甫世俊,作为银川市新闻传媒集团新闻评论部主任,以幽默风趣的话语迅速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他时而抛出犀利的问题,时而分享独到的见解,引导着大家在分析、解读书店现状的同时,也直面自己那颗一直跳动的阅读之心。

在现场,嘉宾们表示,在这个碎片化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我们被动地接收着海量内容,但唯有阅读,是我们主动拥抱知识的过程。

就如同怀远书房主理人马玲所说,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下,书店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本质早已超越商业交易,它是一个城市自我表达的装置艺术,是抵抗工具理性的文化堡垒,它的存在未必符合“效率至上”的逻辑,却为城市保留了一种诗意的可能,“很多人会花午休时间,到怀远书房看会儿书,喝一杯咖啡,拍一张照片,那幅画面很美好……”马玲说,哪怕开在烟火闹市,只要走到这里就可以安静下来。

用“故事”替代“营业”

第二部分,是书店主理人分享他们的书店故事。在银川,很多书友都知道蔷薇书店。这个拥有花朵名字的书店,老板是一名“95后”男生,名叫邵中豪。很多人都觉得开书店不赚钱,但邵中豪会反复向周围的人强调:“书店对一个城市的意义很大,书店对我的意义也很大。”

阿豪的蔷薇书店像一座精神出口,正如同他推荐的那本漫画书《树下长椅》,给人一处可以休息停靠的角落,经历风吹日晒,花开花落,以长椅视角去经历一切变化,这又何尝不是独立书店的真实写照。

宁夏河姆渡书店、缦云书咖主理人蔡萍老师,她的表达清晰透彻,她的书店更像一个温暖空间,区域划分明确,人们在这里能找到自己的安放之处,不挑年龄,也不挑顾客,让书店不仅是阅读的场所,更成为了人们分享快乐、拓宽生活维度的社交空间,书店以开放的怀抱,接纳着每一位渴求知识与温暖的灵魂。

大隐隐于市的怀远书房,不仅是区域内最大的文化空间,更是文旅融合的典型代表。书房主理人马玲用一个个发生在书房里的真实故事,诉说着这里的温度与力量。她说,怀远书房早已超越了单纯售书、阅读的功能,成为人们结交知己、抚慰心灵的精神家园。定期举办的文化分享、艺术展示等活动,为年轻人搭建起展示才华的舞台,让这里成为文化交流的艺术空间。书店用“故事”替代“营业”,将“拥有”转化为“创造”,让各种新奇有趣能在这里找到生根发芽的地方 。

多维度解读书店的城市价值

在活动现场,一吨兄弟纪录片实验室负责人张志同以文化从业者和读者的双重身份,结合生活与育儿经验,为大家带来了对书籍功能的全新解读。他语言平实却深入浅出,分别分析了畅销书和小众文化。城市需要书店这样的精神坐标,让人们在前行的路上,始终记得仰望星空、审视内心。

编剧、影视策划人毛雅洁老师,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她热爱阅读,将生活中的点滴都化作创作的灵感。在她眼中,书店是城市文化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能窥见城市独特的气质与灵魂。

书店如同城市文化的基因库,每一本书、每一次陈列,都在诉说着城市的故事,记录着居民阅读偏好的变迁,为研究城市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鲜活的素材。毛老师回忆起学生时代喜欢读书的时光,笑言,那时开书店的梦想,也在机缘巧合下得以实现,这或许就是书店与人们之间奇妙缘分的见证。

书店是城市不可或缺的精神坐标

互动环节中,台上台下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疑惑在交流中得到解答,大家求同存异,各抒己见,最后的抽奖环节,嘉宾们精心准备的书籍、文创,还有怀远书房的会员名额,承载着满满的诚意与祝福,落入几位幸运读者手中。

在提问环节,大家就很多问题产生讨论,提问嘉宾。比如,去书店打卡不阅读是否合适,书店推送的书籍是按照什么标准选择的?

对于这些问题,嘉宾们持开放、多元的态度。他们纷纷认为,在不影响他人阅读的情况下,一些打卡照通过网络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书店。也有台下观众表示,书店不仅仅是售卖书籍的地方,也可以建立起很多人与人之间,人与生活之间的连接。而书店的书籍则代表了书店主理人独特的审美。

最后,《城市为什么需要书店》主题沙龙落下帷幕,但关于书店价值的思考仍在继续,书店或许不能解答生活的所有难题,但它永远为城市保留这样的时刻,当世界催促我们奔跑时,总有一个角落允许我们慢慢行走,听从内心的声音,它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情感温度与社会功能,使其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精神坐标。

记者 冯元春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