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课堂”沦为“坑老温床”?
新闻背景
“知名中老年线上教育机构三年卖课1.8亿元”“把握下一个风口:银发经济热门赛道”……近年来,中老年人线上兴趣培训产业迅猛发展,各类机构纷纷入场。与此同时,网络培训围猎中老年人现象也频频显现:低价引流高价卖课、所谓名师并无资质、虚假宣传授课质量差。
这些套路并无出奇之处,本质上大同小异。此前媒体披露过网络主播培训市场乱象:机构鱼龙混杂、培训课层层开班、套路深,甚至暗藏骗局,就是明证。这也说明,在培训市场中,忽悠者玩来玩去还是“老几样”。
然而,某些网络培训机构的话术和手段却对部分中老年人特别“受用”。媒体记者调查时发现,在一门国学直播课中,“名师”通过分析学员的姓名、手机号和房屋户型图来“断财运”“看风水”,通常两三次的直播互动,就能让部分学员对机构产生初步信任。无疑,煞有介事的“秘术”传播,为后续“定点突破”“请君入瓮”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事实上,洗脑加低价诱惑,令一些中老年人陷入深坑,难以自拔。
网言网语
网友@岁月静好:中老年人本就对网络不太熟悉,很容易被这些花言巧语骗了。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监管,别让这些不良机构再祸害人了。
网友@晚霞余晖:这种行为不仅骗钱,更是在伤害中老年人对学习的热情和信任。
学生在校受伤学校必担责?
新闻背景
据《人民日报》报道,最高人民法院23日发布涉校园管理民事纠纷典型案例,发挥司法裁判规范、评价、教育、引领功能,通过对相关案件中各方责任的认定,推动学校教育、管理职责落实到位,引导监护人增强责任意识。
此次最高法发布典型案例,用司法裁判的清晰逻辑,为责任划分提供了一个标尺——学校是否担责,关键看其是否尽到教育、管理职责。换言之,学校的责任并非无限的,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若学校尽到了责任或者说没有过错,就无须担责;反之,则应承担相应责任。
比如,某学生因在楼梯摔倒起诉学校,法院发现楼梯间安全标识清晰、安全教育记录完整、事发后学校处置及时,最终认定学校履行了必要的管理职责,无须承担赔偿责任。在另一起案例中,一学生在校与同学玩耍时受伤,法院认定学校已尽到教育、管理职责,不应承担责任,而应由加害方承担侵权责任。
网言网语
网友@一言以蔽之:以前遇到校园纠纷,家长和学校之间很容易陷入互相推诿的怪圈,最后受委屈的往往是孩子。这次明确了责任划分,既能让学校更加积极地履行教育和管理职责,也能让家长明白自己的责任。
网友@老陈:典型案例为校园责任纠纷树立了裁判标杆,其价值在于破立并举。司法尺度的统一,纠正“学生在校受伤学校必担责”错误认知的同时,也厘清了家校权责的边界。
“999元旅游卡”退卡难,又是消费者承担所有?
新闻背景
据媒体报道,“五一”假期临近,直播间“999元双人游全国”旅游卡火热售卖,但四川成都的黄女士却陷入维权困境。去年底,她通过直播平台购买了旅游预付卡,在申请退款时遇到了店铺消失、保证金清零的窘境。
以黄女士买卡的“国旅悦览行”为例,商家实为辽宁沈阳个体工商户“炎咏艾商行”,经营范围为百货零售,并无旅游资质。去年12月1日注册,不足10天便上线直播,吸引67人下单,总金额超6万元。
网言网语
网友@摆烂猫:希望监管部门能严查,别让消费者再受这种委屈。大家购买旅游卡一定要擦亮眼睛,选择正规渠道。
网友@是绿茶呀:黄女士的遭遇提醒大家,旅游预付卡一定要谨慎购买,别被低价诱惑冲昏了头。
文字由 梁莉薇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