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拼多多、淘宝、抖音、快手、京东等多个电商平台宣布全面取消“仅退款”政策。这意味着,消费者在收到货物后提出的“退款不退货”申请,商家将拥有更多自主处理权。
“仅退款”规则的初衷本是为了优化消费者体验、减少售后沟通成本,但在执行过程中却逐渐偏离轨道,成为商家与消费者矛盾的焦点。如今取消“仅退款”,是对行业呼声的及时回应,也是对不当消费行为的必要纠治。买卖双方的核心在于公平与诚信交易,决不能让贪小便宜者钻空子,必须为诚信经营的商家撑腰,让他们安心经营。
从消费者角度看,“仅退款”本应是权益保障的底线,却被部分人异化为“薅羊毛”的工具。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商家的利益,更破坏了市场诚信的根基。当消费者以不正当手段获利时,实质上是在透支整个消费生态的信任资本。
取消“仅退款”,堵住了恶意获取商家利益的漏洞。在电商平台竞争激烈、商家运营成本不断上升的当下,这一举措无疑减少了商家不必要的担忧,为诚信经营的商家送上了“定心丸”。平台作为规则制定者,其责任不容推卸。推行“仅退款”政策,是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吸引流量,但平台在追求用户增长时过度倾斜消费者权益,却忽视了商家作为生态共建者的核心价值。取消“仅退款”,并不意味着平台不再为商品交易负责,而是要精细化评级体系,引入诚信评级系统,更新商品治理机制,防止劣质商品流入市场。
“仅退款”规则的争议本质是诚信经营的考量。诚信生态需要多方协同。平台应建立动态风险评估机制,对高频退款账户实施信用惩戒;监管部门需完善立法,明确恶意退款行为的法律责任;消费者也应树立理性维权意识,认识到短视逐利终将反噬自身权益。唯有回归商业本质,弘扬诚信文化,让规则成为诚信经营的守护金牌,电商经济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