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木杵三轻三重 捣出“活色生香” 这勺烧椒酱里有镜头追不上的焦香 2025年04月29日  李尚

在川渝地区的市井巷陌,总有一抹焦香与鲜辣交织的滋味,能瞬间唤醒食客的味蕾记忆。这种被当地人称为“烧椒酱”的神奇调味料,用最朴素的食材演绎着烟火气的极致美学。美食博主何珊桐就是烧椒酱的爱好者,她在视频中,用一柄铁勺、几根青椒,将这份传承百年的民间智慧化作令人垂涎的餐桌艺术。

A

辣椒与火焰的对话

何珊桐的视频中,案板上整齐地码着青椒。她系上靛蓝围裙,将铁锅架在灶上烧热,火苗舔舐着锅底,发出噼啪声响。“烧椒酱的灵魂,就藏在这跳动的火焰里。”何珊桐将铁锅逐渐烧至通红,抓起青椒直接按在锅壁上,滋滋声中,青椒表皮迅速鼓起焦褐色的虎皮斑纹。

她喜欢亲自烹制美食,并将过程拍摄下来,发布在网上。其中既有从小吃到大的家常菜,也有宁夏本地特色美食,还有其他地方的特色美食,烧椒酱就是其中之一。“之前朋友请客吃饭,桌上有一道烧椒皮蛋,我特别喜欢。青椒烧过后不太辣,有一股焦糊的香味,后来我查了一下,做法也很简单。”何珊桐非常喜欢那股火烧火燎的味道,她总说,再高清的镜头,也拍不出烧椒时飘出的那缕焦香。说话间,最后一根青椒也披上了“虎皮战甲”,她轻轻捏起一根烧好的青椒,表皮微微发皱,焦斑如琥珀般透亮。“烧到这个程度就是最好吃的。”

烧椒的技法,最早可追溯到巴蜀先民的“燔炙”之法。《华阳国志》记载,秦汉时期蜀人就有“火燔椒粟”的习俗。在交通不便的年代,山民将新鲜辣椒直接投入火塘,烧焦后捣烂佐餐,既能长期保存,又能激发深层次的风味。在以前没有冰箱的时代,烧椒酱里的盐较重,有利于保存。在农忙时,人们没有时间做菜,烧椒酱可以直接当菜食用,可谓一举多得。

B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烧椒酱的制作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何珊桐将烧好的青椒投入石臼,撒入蒜头和盐,举起木杵开始捣制。“现在很多人图方便用料理机,但转速太快会破坏纤维,酱料容易出水。”她特意放缓动作,让青椒在石臼里经历蜕变。随着木杵的起落,青椒逐渐从整根变成酱状,蒜香与焦香完美交融。

制作烧椒酱的关键在于火候的掌握与食材的处理。首先需将铁锅烧至200℃左右,确保青椒接触锅壁时能迅速形成焦香层。何珊桐提醒,锅壁温度不宜太低,也不宜太高,过低不出焦香,过高则会炭化。将整根青椒直接接触锅壁,每面炙烤15至20秒,当辣椒开始冒白烟时,心里默数三秒就要翻面,多一秒就会发苦。烧好的辣椒需趁热放入石臼,加入拍碎的蒜和盐捣制。一开始要轻杵,让食材初步融合,后面可以重杵,激发香气,直至青椒变成酱状。最后淋入200℃的菜籽油,“嗞啦”声中,青椒的鲜辣、蒜香、焦香在热油催化下完成终极升华。待油温降至六成热,再撒入现舂的花椒粉,烧椒酱便大功告成。

“整个过程需一气呵成,中途不可停顿,否则辣椒会因氧化而发黑,影响成品的色泽与风味。”何珊桐说,制作烧椒酱时,辣椒的选择至关重要。二荆条青椒肉质厚、辣度适中,烧制后能形成漂亮的虎皮纹,且椒香持久。若换成杭椒会过辣,圆椒则水分太多,难以形成理想的口感。

C

细节见真章

在何珊桐看来,烧椒酱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独特的风味,更在于制作过程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却至关重要的细节。她拿起一根烧好的辣椒,轻轻撕开焦黑的外皮,露出内里翠绿的椒肉,“焦而不苦的秘诀,就在于这层薄薄的焦黑层。”她解释道,当辣椒接触锅壁时,高温会迅速破坏辣椒表面的细胞结构,形成一层焦香层,同时锁住内部的鲜辣与水分。若火候掌握不当,焦黑层过厚,辣椒内部的水分便会流失,导致成品发苦;若焦黑层过薄,则无法形成足够的焦香。

此外,何珊桐还分享了一个独家技巧:“在捣制辣椒时,可加入少许苹果醋或柠檬汁。这些酸性物质不仅能中和辣椒的辛辣味,还能使酱料口感更加柔和,层次更加丰富。”她强调,烧椒酱的最佳赏味期在48小时内,因此建议少量多次制作,每次不超过200克。若需长期保存,可将其装入干净无水的玻璃瓶中,倒入一层薄薄的菜籽油密封,放入冰箱冷藏,可保存一周左右。

D

烧椒酱的百变魔法秀

在何珊桐的餐桌上,烧椒酱不是配角,而是能撑起整桌宴席的“魔法师”。不同食材搭配烧椒酱,都能成就独特的美味。其中,烧椒擂茄子是最经典的搭配:紫茄蒸熟撕条,浇上烧椒酱,用木杵轻轻擂打,茄子吸收酱汁后变得绵软入味。何珊桐说,擂的时候要转着圈捣,让茄肉和酱料充分交融,最后撒上一把葱花,配粥能连吃三碗。

烧椒皮蛋则是另一道家常美味:松花蛋剥壳切瓣,淋上烧椒酱,再泼一勺滚油,热油激发出的香气能穿透皮蛋的胶质,使整道菜口感更加丰富。对于无辣不欢的人来说,烧椒鸡丝凉面绝对是不二之选:手擀面过凉水,铺上鸡丝、黄瓜丝,挖两大勺烧椒酱拌开,若再加点保宁醋,酸味能中和辣度,突出酱香。

“进阶玩法是用它做火锅蘸料。”何珊桐介绍,调制蘸料时,可以用芝麻酱打底,挖两勺烧椒酱,淋点藤椒油,涮好的牛肉在蘸料里滚一圈,滋味非常惊艳。

在她的视频结尾,新做好的烧椒酱被仔仔细细地装罐,放进冰箱。“酱真是好东西,做一次能吃好几顿。”她说,时令的菜,只要做成酱,就能将当下的时光延续至来日的烟火。

记者 李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