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在读一本小说时,有这样一个情节:儿子参加父亲的葬礼,父亲下葬之后,亲友们默然待在原地,好像仍停留在悲伤里。这时,儿子突然觉得周围景色不错,便决定在附近逛一会儿。这似乎有些匪夷所思,在如此严肃的时刻,儿子竟还有游玩的心情,即便没有伤心欲绝,也应该心无旁骛,毕竟没有任何事大过生死。
朋友笑起来,他说这很正常,因为他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前几年,他的母亲突发心梗,被送往医院紧急救治。母亲在重症监护室的那几天里,他收到了几次医院下达的病危通知书。朋友与母亲的感情很深,即将失去母亲的痛苦让他几乎在一夜之间白头,整个人看起来憔悴不堪。
“一天夜里,我守在重症监护室门外打盹,突然惊醒时感觉肚子极饿,一连几天我都没有好好吃饭。当时脑子里跳出一盘烤鸭,是我常去的那家店,他家烤鸭是一绝。我当即起身,打车赶往那家店,一门心思地想吃烤鸭。后来坐在店里,我一个人吃完了几乎整只烤鸭。”朋友看着我说:“母亲躺在医院里生死难料,我却坐在饭店里对着一盘烤鸭大快朵颐,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我就是那样做了。”
朋友说,事后回想起来,他觉得很神奇,那只烤鸭似乎给了他巨大的力量,让他打起精神回到医院继续守着母亲,一直到母亲病逝,之后又独自料理完母亲的后事。
朋友说得没错。痛苦有时就像无边的海水,把人淹没,让人窒息。那些突然的走神,就像是一股莫名的力量,把人托举出水面,深深地吸几口氧气。而正是这痛苦里的间隙,给了人喘息的机会,让人重整旗鼓,顺利走过一段难熬又漫长的黑暗。
□张君燕 (河南焦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