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宠客诚意 肉眼可见 2025年05月02日  本报评论员

花博园里的时尚嘉年华、览山剧场的落日大合唱、鼓楼街区的Citywalk;看见贺兰升级沉浸式演艺、银川文化城聚集烟火之气、多个演唱会音乐节紧锣密鼓……在这个“五一”假期里,银川用最丰富的活动、最多样的产品,欢迎来自四海八方的游客,尽情展现出这座城市的品质。这些肉眼可见、体感可知的新变化,开启了2025年的旅游旺季,为今年经济发展注入鲜活的动力,我们更可以借此进一步升级城市服务能力和品质。

文旅产业的繁荣程度,是城市软实力与硬实力的交汇点,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治理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城市与乡村联动,市内和市外联动,线上与线下联动,生产与消费联动……银川今年“五一”假期的文旅布局,看似一个个单点,实则牵一发动全身,而真正体现这种可持续性的,往往是不同层面的服务能力和意识。

首先是城市服务能力的提升,这包括交通出行、食品安全、城市管理、价格监管、投诉处理等服务领域,也包括城市品牌的营销能力,从适应不同群体的城市旅游攻略,到信息化的游客数据服务,再到线上推广内容的整体推进。可以说,“五一”假期越火爆,对于城市服务能力的要求就越高,必须要围绕服务人民群众、服务产业兴旺的目标,各方资源高效动员起来,才能迎来更多的游客,创造更大的消费市场。

其次是服务行业的品质提升,这不仅包括餐饮、旅游等行业,更包括医疗、养老、教育等基础民生领域。从简单地提供产品,到围绕产品提高服务能力,用真正的服务温度,提高产品含金量,积累更多的回头客和网络好评度。要锻造品牌、酝酿标准,使之成为令人看得见、记得住、想得起的城市标签。

文化旅游是认识一座城市的最佳方式,这不仅是火车站、飞机场留下的第一印象,是物美价廉的特色美食、方便快捷的住宿交通、童叟无欺的旅游服务,也是街边的墙绘景观、耐看耐玩的创意集市,这些都会成为银川在游客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好印象。而这背后,则是城市各个职能部门、行业领域、人文地理之间的化学反应,需要我们耐心深耕、持续挖掘,用更加优质的服务能力和意识,为银川的城市品牌注入活力。

本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