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装帧精美价格虚高 买回去“供”在书架上 图书众筹 别让阅读变了味 2025年05月07日  《北京晚报》

精美的装帧、丰富的赠品、藏读两宜……从2019年开始,图书众筹逐渐成为实体书读者热衷的购书方式之一。然而,一些人蹲“点”抢书,随即加价转卖,让很多读者直言“阅读成了生意”。同时,到货周期长、精装书瑕疵频出等现象,也反映出当下图书众筹赛道的问题。当精致的图书被炒出高价,或因太过精美不易翻阅而长期在书架上“吃灰”,阅读本身的意义反而被忽略了。

现象

大IP加限量签名模式受追捧

图书众筹,简单来说就是作者或出版方通过互联网众筹平台,向公众筹集资金以完成图书出版项目的一种方式。它改变了以往完全依赖出版社资金投入或作者自费出版的模式。

举例来说,一位小众作家想要出版自己精心创作的诗集,通过在众筹平台上发布项目,详细介绍诗集的创作背景、主题以及独特之处,吸引对诗歌感兴趣的读者、文学爱好者等群体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参与众筹的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捐赠一定金额,而作者或出版方则会为不同捐赠额度的支持者提供相应的回报,如签名版书籍、定制书签、参与新书发布会的资格等。

“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众筹金额,众筹即告成功。项目发起者和出版社随即用众筹资金投入生产,参与者则有一种‘股东’的感觉,是一般购物无法提供的体验。”某众筹平台运营负责人说。

在如今最为火爆的众筹平台“摩点”APP上,众筹项目分类有十几种,涵盖游戏、出版、桌游、潮玩模型、卡牌等。而在项目列表旁,还有一栏创意列表,即尚未形成众筹决定的选题列表。

众筹项目列表中,仅出版(图书众筹)一项,进行中的项目和创意就不下200个。而在热度靠前的项目中,有《悲惨世界(限量珍藏版)》《甄嬛传立体书》《墨韵西游》国风画集等世界名著、国学、热门影视IP。

以4月30日发布的项目《史记全本新注(张大可校注版)》为例,仅几天时间,众筹金额已达54000余元,超过目标金额,众筹已经成功。其中被购买最多的,是“早鸟——限量亲签珍藏档”,价格为279元。购买者可获得张大可亲笔签名、钤印和其他赠品。

网络上,有人总结出了图书众筹的“吸引力”公式:标新立异的选题+精美印刷+大牌作者+丰富的周边解锁=高额众筹。

调查

高价淘来的书却在书架上“吃灰”

如今,随着图书众筹产业的发展,文史哲、热门影视、经典小说IP已取代成功学,成为该赛道最受追捧的项目。相应地,与十几年前相比,这些众筹书套装的价格也早已“水涨船高”。

其中,《红楼梦》系列《天作红楼》套装有着不俗的成绩:出版品类半年金额榜第二名;3000多名支持者(购买);最终众筹金额440余万元,是众筹目标50万元的近9倍。

周正浩就是这3000多位支持者之一。他购买的是回报最为丰厚的“天作档 三签七章早鸟”即赠送七枚印章、三个签名的早鸟价,价格为1556元。产品下方标注:定制产品、限400份、每人限购1份。

一套《红楼梦》系列书籍,为何价格超过1500元?

“别嫌贵,还不一定抢得到呢,这个肯定保值。”周正浩说,众筹开启当天,他提前10分钟就打开页面等候抢票,和抢各种赛事、演唱会的稀缺门票一样。不出所料,仅仅5分多钟后,400份“三签七章早鸟”就被书友抢空了。

“对于‘红迷’来说,吸引力太大了,加上随着众筹金额解锁的各类赠品,这个档位最终能够收获32本书和含书在内的59种产品。不仅做工精美,很多还是多年不再版的产品。”周正浩说。

抱着这样的心态,周正浩已从最初的300余元小试牛刀逐步“入坑”,发展成为1500多元还要拼手速的众筹书深度参与者。一年多来,他在图书众筹上的花销已超万元。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花重金购书后的周正浩并没有享受到阅读的喜悦。目前,《水浒传》和《三国演义》相关套装在书架上“吃灰”,《天作红楼》套装仍是“待发货”状态。对此,他解释说,众筹特装书多为布面精装,大16开,内文纸多在80克,翻阅不便。更重要的是,高价买回来的宝贝,生怕污损、褶皱,他一般会妥善保存,平时用平装书进行阅读。

观点

能读完的才是好书

一位图书众筹项目发起人透露,众筹书的定价基本为实际成本的3倍,而一个在二手平台上炒到两三百元的众筹书赠品(印章、卡片等),实际成本大多不到10元。

“实体书的价格就在那儿,想要卖出好价格,只能在周边和装帧上下功夫,很多读者和二手商人很看重这些‘附加值’。”某众筹项目负责人表示。

然而,顶着大IP、赠品多、品质高的众筹书中,“翻车”的例子并不少见。一位昵称为“全力以富”的二手卖家告诉记者,一套知名出版社几年前众筹出版的“四大名著初版封面”套装目前就砸手里了。

相关话题讨论群中道出了这套书的缺陷:透字、纸薄、插图有深有浅、书中有错字。记者注意到,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这套书虽炒到了800元到2000元不等,但有价无市。

采访中,不少读者、卖家表示,经过几年的体验,已经逐步走出了追求稀缺众筹书的“圈子”。读者谢智雄表示,一年多来,自己已将手中大部分众筹书进行高清扫描,转为PDF文件,并在这个过程中卖掉了大部分众筹书,不仅腾出了空间,还成功“回血”。

“转为电子书后,读起来更方便了,也有空间、资金购买一些新的众筹好书。”他表示,无论是什么方式,买书的目的最终仍是阅读。同样,某众筹书项目发起者表示,正在进行的艺术类众筹书项目,在前期已采纳读者建议,去掉了亚克力书牌,厚护封、冰箱贴等赠品,将把这部分资金用于加赠一册衍生主题画册。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