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互嵌式养老”解了老两口的难题 风雨无阻送餐路 是最长情的告白 2025年05月11日  徐碧颖

近日,午后阳光正好,83岁的朱永昌拿了两把椅子,陪老伴坐在院子里晒太阳,他拉着老伴的手,回忆着年轻时的故事,两人的脸上都挂着淡淡的微笑。此刻幸福被具象化,老人白发相依的身影成为小区里温暖的风景。“只要还能走动,我就会天天来看她。”朱爷爷的话朴实无华,却道出了爱情最本真的模样。

20米的送餐路铺满真情

在兴庆区景墨家园A区,居民们一天中常能碰到83岁的朱永昌。四年多来,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坚持为住在颐养院的老伴白玉芳送餐,一日三次,风雨无阻。

朱永昌和白玉芳携手走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年轻时互敬互爱,将子女抚养成人,晚年时白奶奶不幸罹患脑梗,行动不便,生活无法自理,需专人照料。而耄耋之年的朱爷爷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腿脚不便,无力独自照顾妻子,只得万般不舍地让老伴住进颐养院。让他们高兴的是,颐养院与自家楼栋相隔仅20米,“我过去看老伴很方便,她也能放心。”朱爷爷说。

因担心颐养院的餐食含糖量高,不利于妻子健康,朱爷爷每天亲自为老伴准备饭菜。清晨5点,他准时起床熬煮无糖燕麦粥,搭配清淡小菜;午晚餐则变着花样,烹饪软烂易消化的菜肴,少油少盐,饱含心意。“能看着她吃上我亲手做的饭,心里很满足,很幸福。”朱爷爷慈祥地说。

除了定时定点送上爱心餐,朱爷爷还会多次前往颐养院陪伴老伴。有时陪着白奶奶说说话、晒太阳,有时两人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起,朱爷爷用布满皱纹的手为老伴梳理头发。20米的距离隔不断两人的深情,朱永昌每日多次看望,仿若时时刻刻陪伴在老伴身侧。连工作人员都说:“我们工作忙,做不到时刻陪伴,朱爷爷是白奶奶的专属陪伴。白奶奶虽然说话不太利索,但每次看到朱爷爷来,眼睛都会发亮。”这份相濡以沫的真情,感动了颐养院的工作人员和小区居民,也成为景墨社区创新推行“互嵌式养老服务”的生动写照。

“互嵌式养老”折射出社区温度

“互嵌式养老服务”帮助这对老夫妻在面临养老困境时找到了最佳解决方案。兴庆区丽景街街道景墨社区通过将专业养老机构嵌入居民小区,实现“一碗汤的距离”养老服务。白玉芳居住的金色阳光颐养院离自家楼栋仅20米,既能让老人获得专业医疗照护,又能享受亲情陪伴。同时,景墨社区将养老院与幼儿园规划为相邻建筑,打破“养老院的高墙”与“幼儿园的围栏”,让老人和儿童“互相治愈”,缓解老人内心的孤独。“社区工作人员常来家里看我,也常去颐养院看望我老伴,陪我们聊天。小朋友也会向我们分享今天又画了什么画,我老伴看到孩子,心情好了许多。”朱爷爷说。

最长情的告白,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平凡岁月里的一粥一饭。在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的今天,景墨社区的“互嵌式养老”不仅解决了养老难题,更守护了人间温情,为新型养老模式提供了鲜活样本。这段20米的送餐路,丈量着爱情的深度,也折射出社区用心服务的温度。

记者 徐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