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川这座充满烟火气的城市里,有一位“00后”宠物殡葬师吴佳瑞,她用温柔与专业,为一个个逝去的“毛孩子”举办体面的告别仪式,也为深陷悲伤的宠物主人们点亮心灵的微光。
从遗憾到使命
“00后”女生成为宠物殡葬师
吴佳瑞与宠物殡葬师这份职业的缘分,早在高中时就已埋下种子。那时,陪伴她11年的小狗离世,由于银川当时缺乏专业的宠物殡葬服务,她只能亲手将它掩埋。没能给爱宠一个正式的告别,成为她心中长久的遗憾。
大学期间,吴佳瑞持续关注宠物殡葬行业,甚至将这一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她的研究深入而独到,获得了导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这段经历让她更加确信,宠物殡葬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承载着深厚的情感意义。“宠物陪伴主人几年甚至十几年,早已是家庭的重要成员。让它们体面地离开,既是对这份情感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一份感恩。”她说。
毕业后,当得知银川出现了专业宠物殡葬机构“陪伴纪”时,吴佳瑞毫不犹豫地加入其中。对她而言,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弥补自己曾经的遗憾,同时帮助更多宠物主人走出悲伤、获得慰藉的方式。
用专业守护最后的告别
传递人间最真挚的情感
作为刚入行的新人,吴佳瑞在宠物殡葬师这份工作中快速成长。这份职业充满突发性——一个紧急电话打来,她常常需要立即出发。面对情绪崩溃的主人,她既要保持专业冷静,又要细致周到地处理每一个环节:接回宠物、清洁整理、留存毛发爪印作为纪念,再为宠物和主人安排一段安静的告别时光。最后,严格按照无公害处理标准完成后续流程,确保每个步骤都严谨规范。
在众多服务案例中,金毛犬优优的故事最让吴佳瑞难忘。优优的主人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一人一狗陪伴了彼此13年。在优优生命的最后2年,它后肢瘫痪,无法独立行走,还大小便失禁。可老人对它没有丝毫嫌弃,家住三楼的他,每天都会抱着优优下楼散步,再抱着它回家,日复一日,从未间断。或许是不忍心再让老人如此辛苦地照顾自己,在一个宁静的夜晚,优优靠着经常睡觉的墙角,悄然离世。委托处理时,老人哽咽着请求:“一定要让优优体面地走。”吴佳瑞至今记得为优优举行告别仪式时,老人颤抖的双手和含泪的双眼。临走时,老人紧紧握着她的手说:“还好有你们,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至今仍清晰记得那天的场景,老人对优优深沉的爱,让我内心受到极大触动。”吴佳瑞说,这样的故事在她的工作中并不少见,每当看到主人们因爱宠得到妥善安置而稍感宽慰,她就更加确信——自己不仅是在完成一份工作,更是在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传递人间最真挚的情感。
在泪水与温情中成长
用温暖抚慰破碎的心灵
这份温暖的事业背后,吴佳瑞面临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处理宠物主人的情绪——那些将毛孩子视为至亲的人们,常常在告别时刻崩溃痛哭。她必须在感同身受与保持专业之间找到平衡:既要让主人感受到真诚的共情,又要确保告别仪式有序进行。
工作的特殊性更带来了多重考验:有时要满足家属的特殊要求;有时要处理患病宠物的传染风险;有时则要面对已经腐败的遗体。每一次,她都严格做好防护,用专业化解难题。更不易的是,这个新兴行业还承受着社会偏见——有人不理解为何要对动物如此“大费周章”。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吴佳瑞努力提升自己。她积极学习心理学知识,提升沟通和心理疏导能力,以便更好地理解主人的情绪。在主人倾诉时,她总是耐心倾听,用温暖的话语给予恰到好处的安慰和陪伴,帮助他们缓解悲伤。在专业技能方面,她定期参加培训,学习先进的遗体处理技术和卫生防护知识,确保面对各种复杂情况都能游刃有余。面对外界的偏见,她选择坚守初心,不被负面声音左右,坚定自己对这份工作价值的认知。并且,她还会抓住合适的机会,向身边的人科普宠物殡葬行业,消除大家的误解,让更多人认识到这份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这条充满泪水与温情的道路上,这位年轻的殡葬师用专业守护着生命的尊严,用温暖抚慰着破碎的心灵。
记者 吴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