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银川涌现出一批好玩好逛的菜市场和早市,不仅为居民提供了优质的食材和便利的生活服务,更成为展现城市魅力和民生变化的重要窗口。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转变观念,走进传统菜市场,感受接地气的市井生活。菜市场和早市折射出的民生大变化,也成为城市发展与生活变迁的生动注脚。
逛早市
感受烟火气里的慢生活
早上6点30分,当城市正在慢慢苏醒的时候,银川的各大早市已经热闹起来了,庆丰街早市、湖滨早市、同心路早市、燕庆早市、盈南市场、金贵集贸市场、丰登大集……早市像一群刚到校的学生,活力满满,唤醒了一天美好的开始。在这里,叫卖声此起彼伏,早餐香气扑鼻,就连讨价还价声都让人感到熟悉,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和市井味。
油香、糖糕、油条、馓子,食物金灿灿的颜色激发了食欲;鸡蛋灌饼、土豆饼、梅干菜烧饼、酱香饼,是打工人早餐的绝佳选择;黄米糕、甑糕、绿豆糕、醪糟,是银川人从小吃到大的美味;蓬松饱满的馒头、花卷,北方人钟爱的咸豆腐脑、甜豆浆,是老少咸宜的美味;热气腾腾的刀削面、汤汁鲜香的羊杂汤、味道浓郁的地道拉面,让“面食脑袋”大满足;老卤浸润的牛肉、焦糖色的烧鸡、核桃杏仁枣子等各色干果,主食零食一应俱全。
种类齐全、果蔬新鲜、价格亲民、离家不远,早市在给市民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让大家体味到寻常生活的美好。来到这里,肯定不会空着手回去,早市满足了每一个“挑剔”的味蕾,抚慰着每一颗不安的心。小小的早市,朝升夕落,像忠实的守护者,默默坚持提醒大家要好好关照自己的胃。人们在种类繁多的新鲜果蔬里挑选着一天所需要的食材,为一日三餐作好准备。这儿有市井百姓本真生活的缩影,同样也展现着银川这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有人说早市是一个离生活最近的地方。的确,早市上的那股热闹劲儿,那声亲切地道的乡音,那些忙碌的面孔,那一丝丝弥漫出来的市井味道,都是让人可以“触摸”到的安心。
在早市中随性漫步,挑挑选选,感受那份喧嚣与火热,总能让人重新焕发对生活的热爱与憧憬。果蔬鲜艳的颜色、食物蒸腾的热气、摊主不知疲倦的热忱,仿佛有种神奇的魔力,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本地人,都能感受到自己与这座城市更深的联结,也更加热爱这座城市。
看变化
年轻人成为“菜市场爱好者”
对于年轻人来说,逛早市不仅是一种购物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这里不仅是绝佳的社交场所,更是治愈生活的良方。这份每日限定的鲜活与真实,是银川人闲适慢节奏与都市热火劲的完美融合。
上班族小冯以前觉得逛早市是老年人的事情,自己很少来,“主要是工作日没时间,周末又要补觉,想着早市上喧哗吵闹,买东西还得讲价,有点麻烦。”小冯说。直到上次自驾游,妻子拉着他去早市采购食材,他才突然发现家门口的早市不知何时变了样。统一规划的摊位、井然有序的区域划分、新鲜卫生的食材都让他眼前一亮。特别是冒着热气儿的美味早点,变着花样儿的传统面点,都让小冯直呼“啥都想买,买了几样眼睛还盯着别处。”
“年轻人有年轻人的购物特点。”一位卖油条的摊主说,“人多的时候年轻人很有秩序,会自觉排队,而且先付钱,让我的生意做起来不费劲。”这位摊主表示,他很乐意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逛早市的“大军”。
蔬菜摊摊主刘晓芹也注意到了近几年逛市场人群的变化,“以前感觉来买菜的都是我们上了岁数的人,年轻人基本看不见。但最近这两三年,周末的时候,年轻人来买菜的可多了。他们不像我们买菜要货比三家,选个便宜实惠的,年轻人更注重蔬菜的品质和新鲜度。”刘晓芹认为现在年轻人自己下厨做饭的多了,会追求蔬菜的口感和品质,讲求性价比,也会常来市场买菜。
早上7点45分,上班族李云姝准时到家附近的庆丰街便民集市上吃豆腐脑,再带一份鸡蛋灌饼给同事,“过马路就到了,特别近,早市上很安静,大家都忙着吃早餐或者采购。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让我渐渐习惯了早起早睡,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李云姝说,庆丰街便民集市长长的摊位,一眼望不到头,牛羊肉、海鲜、农产品、蔬菜等应有尽有,让人目不暇接。早餐摊位设置在入口处,对上班族而言特别方便。
贺兰县金贵集贸市场有着悠久的历史,曾是老一辈人心中无法替代的赶集之地。如今,“赶集文化”在这里重新兴起,众多本地人和外地人竞相前来,“找回赶集的乐趣。”市民朱慧娟一家每逢节假日都会来赶集,她带着儿子和爱人穿梭在各个摊位之间,品尝美味小吃。建明老刀削面馆筋道爽滑的刀削面、经过三代人传承的立岗王记饸饹面、欣红羊杂鲜香四溢的羊杂汤都让他们吃得过瘾,兴奋地感叹“逛一圈下来胖三斤”。
每当夜幕降临,金凤区紫园小区南门对面的银凤综合市场便迎来了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一串串油炸食品发出诱人的声响;凉皮、梅干菜烧饼、馓子等各种特色小吃,让人垂涎欲滴。“一站式”的购物体验让市民们不仅能买到新鲜的蔬菜水果、各种肉类和面点调料,市场里的生活用品、服装鞋帽等摊位,也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需求。比起早市,银凤综合市场全天开放,不赶时间,提供夜场,延长了市民们的消费时间,更加方便了大家的购物需求。
“这几年明显感觉来逛早市的年轻人增多了,他们越来越注重线下购物,对食材的品质要求比较高,也很注重健康。有时候还会和我们交流一些烹饪的方法和心得。”唐徕市场一位卖蔬菜的摊主说道,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线上购物的便捷,而是更加注重生活品质和体验感,这也反映出人们对健康、绿色、品质生活的追求。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关注健康,注重体验,打破代际壁垒,乐于交流互动,摊主们的生意越来越好,收入逐渐增加,服务态度越来越好,产品和销售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位摊主告诉记者,进口水果、当季的新鲜水果、抢鲜上市的水果很受年轻人欢迎,年轻人会关注水果的营养价值,注重搭配,摊主也会根据年轻人的需求进一些新品种的水果。
探原因
多部门参与治理 传统市场精准升级
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对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视,我市职能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升菜市场形象。过去,一些菜市场存在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烂菜叶子、脏水到处都是,缺斤少两、以次充好等现象也存在。如今,经过改造升级后的菜市场,环境整洁有序,摊位规划合理,公平秤统一“上岗”,给人们提供了更加舒适、便捷、放心的购物环境。
记者了解到,为了能让菜市场焕新升级,我市多个部门共同配合,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对菜市场的食品安全、计量行为、价格秩序等进行监督管理,商务部门指导菜市场的网点规划布局,推动菜市场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农产品流通,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对菜市场的动物防疫条件进行审查和监督管理,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负责对菜市场周边地区乱摆乱卖等行为进行清理。
业内人士强调,作为民生工程,菜市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满足居民使用需求上,要结合周边社区的人口结构来改造,尊重消费半径内客群的消费能力,不能脱离周边居民的实际需求。以金贵集贸市场为例,该市场由企业获得经营权后,开始对集市进行规划管理,加强监督疏导,集中治理占道经营、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同时,不断加大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搭建大棚与营业房、实施集市地面硬化、地下下水管道建设等基础性工程,为老百姓创造安全有序的出行和购物环境。经过提档升级,如今金贵集贸市场成为占地3万多平方米,拥有近400个摊位的市场,每逢集市,平均人流量可达5000人次,市场呈现出更加高效、有序、繁荣的景象,成为市民休闲观光、体验农村集市的理想之地。
精准激活传统菜市场,持续更新“打开方式”,正一跃成为承载社区治理、城市经济、文化新活力的综合载体。
“现在我也用上抖音了,线上线下同步售卖。”一位甜品摊摊主向记者介绍,很多顾客会通过他的视频了解到店铺,他也学着用镜头拍些店铺上新的甜品,通过粉丝群发放优惠券,对不能及时到店的顾客,还可线上预订后配送到家,种种服务都为店铺带来了更多流量。
《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曾言:“一座城市最吸引我的,从来不是历史名胜或者商业中心,而是菜市场。”他将菜市场比作城市的灵魂,一个冒着热气、充满人情味的地方。走进菜市场,就如同直接与城市的鲜活生命力对话,那种亲密接触,让人在喧嚣之外寻得一份真实与质朴。在银川,数十家大大小小的菜市场仿佛终于找到了“通关密码”,不仅让年轻人重新爱上了逛吃买的乐趣,也成了深入探寻城市、点燃年轻激情的一扇窗口。
记者 徐碧颖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