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之后,天气转热,有的人还是怕冷,总感觉手脚冰凉,还三天两头拉肚子、感冒。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如果你出现以上情况,可能是身体阳气不足,甚至开始阳虚了。
中医认为,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个“小太阳”——阳气,它是所有生命活动的原动力。阳气又好比人体的健康卫兵,负责抵制外邪,保卫身体的安全,阳气充足,脏腑功能就好,阳气不足,身体的抗病能力也会随着降低,各种疾病也就容易找上门。所以,补足阳气才是提高抗病能力的关键。春夏养阳,眼下正值夏季,阳气旺盛,也是人体代谢旺盛的时候,更是补阳正气的最佳时期。
本期,银川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晓丽介绍了阳气不足的一些常见表现以及补阳气的一些小妙招。
●出现这些症状
可能是阳气不足
畏寒肢冷
脉沉无力
面色苍白
腰膝酸软
容易感冒
慢性腹泻
●这些生活习惯正偷走你的阳气
●饮食生冷。随着天气转热,人们喜欢享受冷食带来降温的痛快,吃刚从冰箱中取出的水果、冷饮。但春夏养阳,日常应以温热饮食为主,一切寒凉冰冷的食物均应慎食。初夏阳升,过早饮食寒凉会直损人体阳气,大大削弱人体的正气。
●睡觉贪凉。炎夏,有些人习惯整夜开着空调睡觉,还有人在地上铺凉席睡觉,这些做法不可取。因为人在熟睡时全身基础代谢减慢,体温调节功能下降,身体抵抗力变弱,这时开空调、睡凉席都会使寒邪更容易进入体内,损伤阳气。
●长期熬夜。现代人经常熬夜、晚睡,作息时间与阳气升降规律相违背,体内阳气就消耗得快。
●运动不当。动能生阳,也能耗阳。运动不足或运动过度会使阳气耗散,导致阳气更虚。
●提升阳气试试这些妙招
●灸疗补阳
灸疗具有很好的温补阳气、驱散寒气的作用,可缓解人体虚寒、四肢冰凉、精神疲乏、肠胃虚寒。尤其是每年的三伏天做灸疗,坚持做1个月左右,到了冬天就会感觉身体状况明显好转。
●热水泡脚
艾叶煮水后泡脚,特别适合一些手脚易冷,整晚脚冷难眠的阳虚人群。可取干艾叶30~50克(根据水的多少自定),先用水煮开,待降低温度后泡脚,也可以用热水浸泡艾叶20分钟后再加水泡脚。要注意的是,容易上火或用艾叶泡完脚易咽痛口干的人,一周泡一两次即可。
●适当吃姜
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俗语。立夏后吃姜有助于人体阳气生发,且有兴奋提神、排汗降温等作用,可缓解天热带来的疲倦、乏力、厌食等症状。同时适量吃姜还可以开胃健脾,增进食欲,防止肚腹受凉感冒。
●多晒后背
阳气不足人群,在天气晴好的时候,可以多到户外晒太阳,重点是晒背部,可以起到补阳气的作用,同时还能驱除脾胃寒气,有助改善消化功能。一般在上午10点至11点晒太阳最好。此时阳光温暖柔和,一般每次晒20~30分钟即可。
●适当运动
适量户外运动对补阳气也大有裨益。上午是机体阳气顺应天时逐渐旺盛的时间,老人可增加户外活动,如做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散步、慢跑等。
●饮食改善
阳虚体质人群可适当多吃温补、热量高且富有营养的食物,如鸡肉、羊肉、牛肉等。还可以做龙眼栗子小米粥、黄芪乌鸡红枣汤、山药煮羊肉,这些都可以作为补阳的药膳。
小贴士
由于不同人阳虚的程度可能不同,要判断自己属于哪种情况,最好先找中医师判断一下。
记者 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