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运动疗愈师杨晶雪: 不需咬牙流汗 自律因愉悦而发生 2025年05月19日  王敏

晚上7时30分,银川7W运动营养健身工作室里,有着三十年运动员生涯、原国家跳远一级运动员的杨晶雪正在指导一位年轻妈妈做产后修复训练,她的动作轻柔却有力,声音里带着让人安心的温度:“咱们不急,先把呼吸调顺。”

结束课程后,她又换上训练服,开始为健美比赛做备赛练习。作为健身教练、工作室主理人、全国健美比赛获奖者,同时也是一位母亲,她说:“运动教会我的不仅是力量,更是如何与生活温柔相处。”

A 健身本该像散步一样简单

大学毕业后,杨晶雪曾在德国生活了12年,也是那些年的经历,让她对健身有了更深的理解。“欧洲的朋友健身就像吃饭一样自然,午休时间,办公室的人会集体去做瑜伽。”这种生活方式触动了她。2018年回到银川后,她创办了7W工作室,坚持“按次收费、随时锻炼”的模式。“很多人被年卡吓退,其实健身本该像散步一样简单。”杨晶雪说。

工作室的玻璃墙上贴着会员们的训练照片:有60多岁的银发奶奶扶着把杆练平衡,有上班族下班后对着镜子练深蹲,也有中学生矫正脊柱侧弯的对比记录。工作室的三位教练既是指导者也是终身学习者——书架上摆放着健身、运动、营养有关的专业书籍,电脑里也存着专业课程的视频。“我们每年至少参加两次进修培训,会员的信任不能辜负。”杨晶雪边说边给新到的杠铃片消毒,动作熟练得像给自家餐具做清洁。

B 看见身体背后的故事‌

“身体是系统的反馈器,腰痛可能源于久坐办公,失眠或许与焦虑有关。我们需要像解方程式一样,找到真正的变量。”杨晶雪说,她特别强调训练的“个性化”与“科学性”。

“有人看到网红动作就跟风练习,却不知道深蹲时膝盖内扣会损伤半月板,硬拉时弓背可能造成椎间盘突出。”杨晶雪说,工作室的训练方案遵循“弱项优先”原则,即针对现代人普遍存在的臀肌无力、核心稳定性差等问题,设计如“弹力带螃蟹步”等基础动作。“先建立正确的动作模式,比盲目追求重量更重要。”杨雪晶说。

在饮食监督上,她也拒绝极端化:“曾经有位会员每天只吃水煮菜,结果训练时晕倒。我们为她设计了三餐碳水循环法,既能保证训练能量,又能逐步降低体脂。”

在杨晶雪看来,健身教练这个称呼太单薄了,她更愿意称自己为“运动疗愈师”。来工作室健身的会员,健身前都会收到一份特别的问卷,除了身高体重,还要填写睡眠时间、工作性质、饮食偏好,甚至“最近让你焦虑的事”。有很多人找杨晶雪健身,不仅仅是为了运动,更希望能来跟她聊聊天,边运动边聊天,非常减压。而专门定制的运动计划,也在这样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C 健美舞台上的“普通人模板”‌

杨晶雪还有另一个身份:女子体育模特项目运动员。这项被称为“最贴近大众健身”的健美赛事,要求肩臀比例饱满、肌肉线条流畅。杨晶雪保持着西北五省区冠军、全国第四名的佳绩,目前正在备赛新赛季。“年龄从来不是限制,我想证明科学训练能让身体超越时间。”杨晶雪说。

她的备赛日志也揭开了职业健美的神秘面纱:非赛季侧重弱项补足,通过直腿硬拉强化大腿后侧,利用坐姿腿内收改善内侧线条;赛季则转入“雕刻模式”,采用超级组训练法——哑铃推举接侧平举“轰炸”三角肌,罗马尼亚硬拉配合臀冲塑造臀腿曲线,每天通过45至120分钟的有氧训练严格控制体脂。但她坚决反对过度脱水:“有些选手赛前三天断水,脸上尽显疲态。我们通过阶梯式碳水循环,让身体在台上散发健康光泽。”

作为“行走的教案”,她的训练哲学深深影响着会员。曾有产后妈妈看到比赛照片后重燃信心:“原来不用追求‘瘦’,紧致的身材更有力量美。”

D 享受当下最重要

训练区里,杨晶雪正跪姿指导会员做婴儿式拉伸,马尾辫从肩头滑落也顾不上捋。私教课间隙,她会突然从柜子里变出温热的红豆粥:“你上次说生理期怕冷,试试这个。”这种温暖的特质,源自她作为母亲的体验。

“自从当了妈妈,我对运动健身的理解也更深刻了,健身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但它不是生活的全部。”杨晶雪说,就像生活中的所有事,都不用过于强求,不用为自己偶尔一天没有运动而焦虑,“享受当下就好,要让自己处在舒服的状态,尤其对于很多女性来说,要工作、要照顾家庭,多身份下,有时候会忽略了自己。运动可以让女性找回自己、看见自己,但一定不要极端,慢慢来。”

如今的杨晶雪,浑身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既温柔又硬朗,她始终相信:真正的健康,是能找到属于自己节奏的从容。正如她常说的那句话:“流汗不需要咬牙坚持,当你感受到运动带来的愉悦时,自律就会自然发生。”

记者 王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