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爱心奶奶”“管得宽”“找大妈”…… “银发”志愿力量 2025年06月29日  徐碧颖

目前,银川市60岁以上常住老年人口有39.59万,占比15.7%。发挥老年人的专长和作用,能更好地保障老年人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也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支持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银发力量”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高涨。今年,银川市以“银耀湖城”志愿服务品牌为引领,搭建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两个平台,让老年人从“被服务者”转变为“服务参与者”,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银发”力量。

银耀湖城搭建平台老有所为桑榆未晚

2025年4月29日,民政部等19部门首次联合印发《关于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推动实现老有所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2029年和2035年支持老年人社会参与的阶段性目标,从提升老年人政治参与水平、推进老年志愿服务常态长效开展、提升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质量、强化老年人社会参与保障等4个方面,提出12条政策措施。

专家表示,本次指导意见重点在于打破了传统“零散化”志愿服务格局,强调党建引领与专业赋能并重:一方面通过项目化运作打造“银龄行动”等老年志愿服务品牌,结合地域特色孵化多元服务场景;另一方面激活基层老党员、“五老”人员(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核心群体,形成“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

记者从银川市民政局了解到,为充分挖掘老年群体的社会价值,激发参与热情,银川市通过搭建服务平台、丰富文化生活、依托智慧平台等方式,实现价值转化。在品牌搭建过程中,银川市组建了文化传承、医疗义诊等7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开展文明劝导、关爱儿童等公益活动;依托社区文化中心、老年大学等阵地,常态化开展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活动;依托“数字民政—智慧养老”数智化信息系统,补足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动能,并持续拓展“基层工作周”等宣传窗口,不断丰富老年大学文化课程和教学形式,推动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观等理念深入人心。数据显示,参与志愿服务的老年人抑郁率降低37%,社交活跃度提升45%,形成“服务社会—充实自我—传递温暖”的良性循环。

为激活核心群体,以点带面发挥模范作用,形成示范效应,今年4月,银川市委老干部局拓展深化“银才赋能”行动,建好用活银发人才库,在全市442名银发人才中选拔了46名在各领域作用发挥突出的行业领军人才,组建了“首府桑榆红”老专家志愿服务团,设理论宣讲、基层治理、科技助农、匠心助企、健康惠民、文化惠民6支老专家志愿服务队。

银川市委老干部局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为激励更多老干部老同志重新焕发职业活力,让“银发力量”成为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6支志愿服务团各具特色。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理论宣讲老专家志愿服务队——“首府桑榆红”宣讲团,这支队伍成立于2021年,已累计开展宣讲超1300场次,受益人群超10万人次,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2024年荣获自治区“塞上银辉”离退休干部志愿服务参展项目荣誉称号。

为了让基层老党员参与志愿服务,培育各部门和社区志愿服务团队,银川市聚焦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建设,抓队伍强力量,抓示范强品牌。银川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银川市已组建首府桑榆红、银川老兵等行业志愿服务队伍,各县(市)区大力发展“互助式”“菜单式”“点单式”志愿服务,形成“老师傅”“抱抱团”等一批“王兰花”式社区志愿服务品牌。

记者 徐碧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