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队伍为爱发电 党员先锋无私奉献
近年来,银川市不断深化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建设,培育了一批具有示范性、影响力和推广性的志愿服务项目,越来越多的先进典型涌现,激励和带动了许多老年群体自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使老年服务从娱乐教育向赋能发展转型,通过“生活赋能+就业赋能”,激发了老年人的内生动力和活力朝气,营造了浓厚的志愿文化氛围。
来到军休干部杨泉麓家,厚厚的一沓课件讲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其内容之详尽、素材之丰富、体系之完整无不让人对课件的编写者肃然起敬。“四史”主题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我军光荣传统、国防教育等24个相关课题课件制作精美,针对大学生、小学生、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社区群众等制作了同一主题的不同版本,完全没有刻板印象中的古板与晦涩,而是以丰富的史料和生动的画面让红色教育深入人心。
作为宁夏老兵宣讲团成员、银川市“首府桑榆红”宣讲团副团长、银川市军休所宣讲团团长,这位古稀老人在向记者讲述起早已融于心间的内容时,眼神还像第一次讲述般坚毅果断,语言铿锵有力,时而激动地挥拳振臂,时而露出慈祥笑容,仿佛一下子将人拉回到了50多年前,20岁刚出头的他牵着马守卫高山的身影,这份沉淀与初心在岁月中熠熠生辉。
“为了使宣讲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没有一天不学习。之前是手抄,现在会用电脑了,每天早上8点都要浏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宁夏日报》,遇到好的文章收集起来,有时为了讲一个半小时的课,我要看完两本书。”杨老和蔼地说。电脑上每篇四五百页的近百个文档见证着杨泉麓老人对理论宣讲工作的严谨认真。
“想给别人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杨老亲切地说,2023年以来,他充分发挥曾长期从事部队政治思想和理论教育工作的优势,先后为机关、学校、社区等单位宣讲党的创新理论59场次,覆盖人数达3000余人,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生动有趣的宣讲获得广大党员的一致好评。
今年春天,贺兰县习岗镇兴平村开展了为期7天的农技培训现场,“首府桑榆红”科技助农老专家志愿服务队队长殷正勤的宣讲收获阵阵掌声,这位在农业农村领域深耕50多年的老专家将自己大半辈子积累的宝贵经验转化为通俗易懂的“春耕指南”,用满是泥土味的语言为50多户蔬菜种植户传授了温棚蔬菜栽培技术。
老专家马建国抓住春播大好时机,将自己研发的120公斤“多元复合益生菌”带到灵武“溪上青青草生活农场”,无偿向负责人传授实用技术,现场培育菌液2吨,该农场修剪的33亩果园、2亩冬小麦快速返青,茁壮成长。马建国还将自己历经22年试验研究出的特色新品种、农业新技术无偿传播到青海省格尔木市。其中,5个新品种和4项新技术首次引种到青海高原,所到之处点赞不停。
田桂英、常玲既是“首府桑榆红”文化惠民老专家志愿服务队队员,也是“爱心奶奶”志愿服务队的发起人,这支队伍由35人组成、平均年龄70岁。工作室里,各类花卉造型的钩织作品令人挪不开眼,田桂英说起献爱心的经历,忍不住掏出手机向记者介绍一张张与福利院儿童、养老院老人拍摄的照片,像展示秋收的硕果般欢喜。“他们收到我们亲手钩的帽子、围巾笑得可开心了,边高兴地拍手,边激动地戴着不愿意摘。这种温暖的氛围也让我们每个队员的心里都特别温暖,帮助别人真的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的退休生活充满了别样的价值和光彩。”
记者了解到,“爱心奶奶”志愿服务队已累计无偿捐赠手工编织帽子、围巾等御寒物品300余件,成功开展了3次义卖活动,共售出手工编织品100余件,筹集爱心善款2404元,涓涓细流一点一滴在老人和儿童心间开出温暖的花。
基层治理细“治”入“微”
日积月累为爱发光
“退休了也想为大家做点实事。”“过去别人帮我,现在条件好了、时间多了,我也想着回馈社会,帮帮别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群体在社区中的占比日益增长,发挥银发力量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与日俱增。
一方面,低龄老年人具有时间弹性、社区熟悉度、情感认同等优势,他们参与治理,效果往往事半功倍,是基层治理的“稳定器”之一。另一方面,老年人希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既发挥兴趣爱好和特长,填补单调的生活,又能与社会和他人建立关系,相互理解、支持、鼓励,增强融入感和归属感。
多年来,银川市始终秉持敬老爱老理念,通过创新治理模式,充分调动老年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银发力量与志愿服务同频共振,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的连接,保持应有的社会角色,在丰富晚年生活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及自我价值。
“邻里有纠纷,怎么办?找大妈!”“电信诈骗层出不穷,怎么办?找大妈!”“下水道堵塞,怎么办?找大妈!”在金凤区北京中路街道安居苑社区,“大妈们”总能出现在居民有需要的地方。耄耋之年的王淑英是“安居大妈”队伍的一员,这支队伍目前已有成员35名,平均年龄72岁。今年,在民警的带领下,“大妈们”陆续开展了传授防骗经、和事佬、家风传承、社区治理等服务项目。
“管得真宽呀!”“退休了还这么‘爱管闲事’。”“咋这么喜欢‘找活干’呢?费力不讨好!”在贺兰县富兴街街道太阳城社区,几位老干部可是出了名的“管得宽”!“哪里卫生不干净了、公共设施损坏了、谁家发生矛盾纠纷了、楼道又停放电动车了……一来二去,‘管得宽’就成了他们的‘代名词’。”太阳城社区党委书记司瑞庆说道。
如今的太阳城社区,一批优秀的党员骨干志愿者展现银龄风采,引导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共同参与志愿服务。目前,社区已建立10支助老志愿服务队,212名志愿者常态化参与志愿服务。
六年来,永宁县团结西路街道永和社区“格格管家”志愿服务队先后获得第六届全国青年志愿服务大赛铜奖、自治区志愿服务大赛银奖、银川市志愿服务大赛金奖。这支队伍充分发挥老干部、老党员、退役军人、文艺爱好者等“活教材”作用,开展“真情暖桑榆”“倾情护花蕾”“用情助贫弱”等志愿服务活动。
七年间,兴庆区大新镇燕翔园社区“老师傅”志愿服务队积极服务社区居民,9000多把菜刀、5600多把剪子、8000多次理发、300多辆修好的自行车……“只要这老骨头还撑得住,我就一直干下去!”朴素的话语背后,是有着50多年党龄的退役老兵刘玉田和队员们始终保持军人本色的赤子之心。
……
一直以来,银川市全面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推动“老有所为”理念落地生根,社区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场所纷纷向志愿服务队敞开大门,“银耀湖城”等志愿服务品牌引领带动老年人探索晚年生活新路径,鼓励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参与其中,为银发志愿服务提供多元化资金支持。
有人曾说,“志愿服务的真谛不在于付出多少,而在于让每个生命都能找到发光的方式。”退休后的老年人尽己所能、助人为乐,鬓角的银发在阳光下闪耀着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熠熠光芒,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温暖与活力,书写着银发力量赋能社区治理与城市发展的崭新篇章。这份真挚的温暖与爱,如同陈酿的美酒,在岁月中愈发香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