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有这样一位80后上班族。她没有精湛的技艺,也未曾举办过展览,但却用一把刻刀、一叠彩纸,在每个闲暇的夜晚,为自己雕琢出一方充满幻想的二次元天地。她就是周悦,一个纯粹因热爱而与纸雕相遇的普通爱好者。
01
邂逅即宿命:
一场跨次元的相遇
作为“80后”,周悦从小就爱跟着奶奶折纸,那些简单的纸青蛙、纸飞机,是她童年最快乐的记忆。长大后,她迷上了动漫,从《樱桃小丸子》里小丸子的日常趣事,到《哆啦A梦》里大雄与伙伴们的奇妙冒险,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故事,让她沉浸其中。
“第一次看到二次元纸雕作品时,我真的被震撼到了。”周悦回忆道,“那幅《蜡笔小新》里小新搞怪的模样,还有《海绵宝宝》里海绵宝宝灿烂的笑容,竟然能通过纸张的镂空变得如此生动,就像把动漫里的角色带到了现实中。”当晚,她就下单买了一套基础工具,开启了自己的纸雕之旅。
刚开始并不顺利。“临摹《皮卡丘》时,我把它圆滚滚的身体刻得歪歪扭扭,红扑扑的脸颊也刻得不对称。”周悦笑着说,“最夸张的一次,给《史努比》刻耳朵,结果用力太大直接把耳朵刻断了。”但这些失败反而让她越挫越勇,每天下班后都坚持练习,在一次次尝试中慢慢进步。
02
痛并快乐着:
纸片人的养成计划
对周悦来说,纸雕的乐趣在于将喜欢的动漫角色变成现实。“灵感其实随处可见。”她说,“可能是新追的动漫里某个打动我的场景,或者经典动画里喜欢的角色造型,都能成为我的创作素材。”她常常在草稿纸上反复修改设计图,还会自言自语:“这个圆脸要更圆一些,腮红的位置得再可爱点。”
雕刻过程需要极大的耐心。即使是看似简单的角色,也有许多细节需要处理。为了刻好《樱桃小丸子》里小丸子的齐刘海和花裙子,周悦尝试把图案拆解成小块,一点一点雕刻。“那段时间,我感觉自己像在完成一幅精细的拼图。”她分享道,“刻《哆啦A梦》的铃铛时,光是铃铛上的小锤子就刻废了好几张纸,但看到成品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在纸张选择上,周悦也走了不少弯路。“一开始用的卡纸太硬,刻起来手疼;彩纸又太软,容易变形。”经过反复试验,她发现克重适中的硫酸纸最适合创作,“这种纸透光性好,刻出来的作品就像自带柔光效果。”
03
纸雕作品:
跃然纸上的二次元世界
周悦的纸雕作品,充满了童趣与温暖。她创作的《哆啦A梦》,圆滚滚的蓝色身体线条简洁流畅,标志性的四次元口袋和铃铛通过镂空呈现,尤其是那双大眼睛,黑白分明,仿佛下一秒就会滴溜溜地转动。当暖黄色的灯光从背后照射,哆啦A梦好像随时会掏出神奇道具。
在《樱桃小丸子》的纸雕中,周悦着重刻画了小丸子圆圆的脸蛋和齐耳短发。小丸子微红的脸颊、弯弯的笑眼,还有头上标志性的黄色花饰,都被一一还原。搭配上小丸子经典的背带裙造型,一个俏皮可爱的小女孩形象跃然纸上。
而那幅《海绵宝宝》的作品,则充满了欢乐的气息。海绵宝宝标志性的方形身体、露出大门牙的灿烂笑容,还有头上的小领带,都被周悦用简洁的线条刻画出来。眼睛部分特意留出较大的镂空区域,当光线透过,海绵宝宝的笑容显得更加明媚。
这些作品被她精心装裱,摆放在家里显眼的位置,或是做成明信片送给朋友。“上次给闺蜜做了个《蜡笔小新》的纸雕,她特别喜欢,还发朋友圈炫耀。”周悦说这话时,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
04
快乐就够了:
纸片人的治愈魔法
纸雕对周悦来说,是生活中最好的解压方式。“有时候工作压力大,回到家刻刻纸,听着刀具和纸张摩擦的声音,整个人就平静下来了。”有一次加班到深夜,心情烦躁的她开始雕刻《史努比》,“不知不觉就刻到了天亮,看着史努比趴在狗屋上的可爱模样,所有的疲惫都消失了。”
因为纸雕,周悦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在网上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偶尔还会线下聚会。“大家坐在一起,一边刻纸一边聊天,特别开心。”她说,“有人遇到难题,我们就一起想办法解决,这种感觉特别温暖。”
在周悦看来,纸雕不仅是一门手艺,更是连接热爱与生活的桥梁。“虽然我的作品可能不够完美,但每一刀都倾注了我的热情。”她说,“未来我还会继续刻下去,把更多喜欢的动漫角色变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记者手记
周悦的纸雕或许没有专业艺术家的精致,却盛满了对生活最质朴的热爱。从童年折纸的启蒙,到因二次元重拾创作,她用一把刻刀在纸片上编织梦想,也用这份坚持证明:艺术的价值从不由技巧高低定义,那些藏在镂空线条里的快乐、与同好分享时的雀跃,才是热爱最动人的模样。当越来越多人在快节奏中迷失方向,周悦的故事就像她作品里温暖的柔光,提醒我们:真正的美好,往往诞生于慢下来的时光里。
记者 吴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