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爱与苦难的博弈 2025年06月30日  李泱

随着阅历渐增,宏大叙事中的某些词汇开始变得具象,它们不再如年少时单薄晦涩,而是逐渐行进成一支颇具规模的部队,掷地有声地代表着行经路上的确然,填充掠过的未知,按图索骥继续奔赴梦想的目的地,苦难,则是其中无法轻描淡写的脚注,它或是人生的底色,或是际遇的转折,甚至命运的终结。

《隋唐演义》中的秦叔宝,《基督山伯爵》中的爱德蒙·唐泰斯,《约翰·克里斯朵夫》中的克里斯朵夫,古今中外的作者试图通过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苦难之于人生的必需,要让人们晓得生活原本就建立在痛苦之上。在那些荡气回肠的英雄故事中,人们看到苦难的不可避免,但除了煎熬,还可以选择从中收获更多的东西,甚至让它变成你自身的一部分。人类从来不是靠着一种勇敢无畏的英雄主义活下来的,让我们跨越人生难关的往往是面对破碎时本能的补救动作,是陷入劫难时想尽办法试图攀援而上的求生意图,真实的人类并不无敌,只是能在看似最无望的情境下找寻脱困的可能。

前段时间,漓江文学奖获得者刘楚昕的获奖感言破圈,言语间数度噙泪哽咽,从初始的故作轻松,到后面的真情流露,他晓得今天自己的大日子,但来时路中最忠实的陪伴者已逝去。故事解构很传统,传统到失真——一个关于默默支持其文学创作事业的已故女友的纯美爱情故事,行至山巅却孑然一身。他并不惧怕众人嘲讽其作秀,他怕只有人知道他,而没有人知道她。他告诉世人,苦难虽无法避免,痛苦也不可消除,但其中还有无法被扼杀的爱。作家说用《泥潭》作为小说的题目,契合了创作路途的心境,无数个日夜,他用文字触碰人心细碎繁复的角落,反复揣摩,就像用刀尖反复戳过伤口,再现疼痛。文本初成,并大放异彩,他晓得这是女友遗愿的完成,是深刻的荣光,也是不能愈合的悲伤。

回首行经的路,翻阅手边的史料,我们看到他并不孤单,人们之所以会从这段真挚的发言中得到情感释放,是因为每个人的“山丘”都高度个人化,但都有过“无人等候”的感触,选择的艰难,时代的巨浪,一个个转身中,没有人留在原地。在这场零和博弈中,没有什么决定能真切经得起时间考验,在伤害与被伤害中,人们逐渐放弃了关于自身特殊性的幻想,与其在叹息中苍老,不如坚强走下去。

记得在一次交流分享中,我希望人们能多去读书,最好是关于个人传记类的佳作,这样便能知道,所谓的那些痛苦,还有其他人来过这里,在那片黑暗之中,有上千万人与你同行,犹如看到壁画陶俑上跨越千年的指纹,看到他们的嘲笑与宽慰,嘲笑人类议题的停滞陈旧,宽慰其实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刘楚昕说他曾给女友画饼,等功成名就了给她买化妆品和衣服,镜头在这里移动到余华给了特写,余华笑得合不拢嘴。我想,刘楚昕这次意外走红,这次在公共记录里留下她的印记,和那句关于苦难与传奇的阐释,都是他给她买的“化妆品”,生动的笔触和细节的填充,一个如AI般真切的她浮现在每个人的眼前,他没有食言,而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在向她道别,他告诉汲汲营营的人们一个真理:爱永远是人类穿越迷茫和黑暗的力量。

□李泱(宁夏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