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大学生就业 没有唯一答案 2025年07月02日  周志翔

又到毕业季,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进入就业市场之前,毕业生要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念,及早作好个人职业规划,积极付诸行动。学校则要提供精准指导,有效对接各方资源,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精准指导毕业生就业的核心在于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对接。当前就业市场存在显著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方面,毕业生对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趋势缺乏深入了解,往往难以确定就业方向,盲目投递简历导致就业效率低下;另一方面,企业难以精准匹配符合岗位需求的人才,招聘成本居高不下。这种信息错位不仅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结构性矛盾,更让许多毕业生错失职业发展良机。构建精准化的就业指导体系,需要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通过大数据分析、职业测评等手段,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建议,同时帮助企业精准定位目标人才,实现人岗高效匹配。

精准就业指导不能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优化,更要关注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当前,部分毕业生仍存在“求稳怕变”“重名轻实”等就业偏见。需要认识到,就业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身价值的岗位,新兴行业、基层岗位同样可以大有作为。学校应注重培养毕业生的职业适应力和创新力,引导其树立多元化的就业观,鼓励他们到具有成长性的领域、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精准就业指导的落地离不开政策支持与资源整合。政府需要完善就业政策体系,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例如,银川市的“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要继续深入推进,为更多高校毕业生提供服务。高校应深化产教融合,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提升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只有形成政府、高校、企业三方联动的就业指导格局,才能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就业支持,帮助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定位、实现价值,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周志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