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被拒是常态,越战越有范,前程自己赚…… 银川助高校毕业生轻松入职闯未来 2025年07月02日  李姝

面对日益复杂的就业环境和持续加剧的竞争压力,如何规划职业道路、培养正确的就业心态,成为摆在每位高校毕业生面前的关键课题,也考验着银川吸引人才的诚意。近日,记者走访了宁夏多所高校及已就业毕业生,探寻破解就业压力的智慧与实践,同时采访了银川市就业与创业服务中心,了解我市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的具体举措。

A

让市场检验自己

用理性谋定前程

“简历石沉大海是常态,关键是不能停下脚步。”宁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魏有亮回顾自己的秋招经历时坦言,大四那年他投出了近70份简历,参加了15场面试,在焦虑与自我怀疑中不断摸索前行。

这位来自沈阳农村的学子从踏入大学校门起就明确了方向:“相比深造或考公,我更渴望在市场中检验自己。”为此,他在大学四年里多线发力:担任班长统筹班级事务,在学生会从干事成长为部门负责人;大三暑假在消防工程公司参与物流园项目管理,负责多部门协调沟通;大四时还兼任了预科学院辅导员。

当两份录用通知摆在眼前——月薪万元的陶瓷企业销售岗位与月薪7000元的葡萄酒管培生岗位,他选择了后者。“薪资不是唯一标准,葡萄酒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吸引我。”

对于尚未找到工作的同学,魏有亮建议不要一味扎堆考公考研。“大多数家庭难以支撑学生脱产备考,可以先找份工作积累经验,既能提升个人能力,又能减轻经济压力。”他提醒学弟学妹们要尽早作好职业规划,“如果没有明确方向,进入大四后一定要紧跟学校的就业安排,积极行动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求职过程中被拒绝是常态,关键要及时调整心态。”魏有亮强调,应届毕业生要保持积极心态,持续努力。他建议在校期间就要注重提升综合能力,既要夯实专业知识,也要培养与岗位匹配的实践能力。

B

越战越勇

心态决定成败

与魏有亮的市场探索不同,宁夏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的浦伟娟在大三实习后坚定了考公目标,并最终成功考取了选调生。

回顾考公历程,浦伟娟用“艰辛而坚定”来形容。“毕业实习让我第一次真正体验职场,也让我认识到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在考研、考公和入职企业之间反复权衡后,我最终确定考公是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浦伟娟坦言,最初她曾计划考研考公双线作战,但巨大的学习压力让她不得不作出取舍,最终选择全力备战公务员考试。

作为考公新手,浦伟娟坦言曾面临诸多困惑:“从基本概念到岗位选择,从资料准备到时间安排,每个环节都让人手足无措,甚至多次心态崩溃。”作为过来人,她建议:首先要作好职业规划,主动研究往年国考、选调生、省考和事业编的招录信息,了解本专业岗位的招录情况;其次要学会取舍,抓住每一次考试机会。“我始终告诉自己,国考不行就备战选调,选调失利就准备省考,总有一条路能走通。”浦伟娟说。

在备考方法上,浦伟娟总结了几点经验:一是善用网络资源,借鉴他人经验。“通过分享交流,不仅能获得启发,更能增强信心。”二是作好科学计划,明确各阶段目标。她特别强调要掌握考试时间节点,这是备考的基础。三是细化每日学习任务,同时保持计划弹性,“建议至少预留三个月进行系统学习和刷题。”

“考公路上,心态决定成败。”浦伟娟总结道,“不要因一时挫折而气馁,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优化备考策略。”她认为,保持积极心态和持续调整方法同样重要。

C

阶梯式育人

帮你走好职业生涯第一步

为应对毕业生多元化就业需求,高校就业指导体系正在全面升级。宁夏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杨亚珺介绍,学校已将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教育全面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起“全覆盖、分阶段”的大学生就业育人体系。

该体系采取阶梯式培养模式:大一阶段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和《专业导论》课程,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换,了解专业特点,初步规划学业和职业目标;大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创新创业导论》课程,着重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和职业探索能力;大三通过实习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和求职技能培训,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意识;大四阶段则持续开展招聘服务和就业指导,针对性地解决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的共性问题。

在专业设置方面,学校建立了动态调整机制。“我们对就业质量持续不佳的专业实行红黄牌警示,同时新增‘无人机控制与视听传播’‘机器人工程’等10个微专业。”杨亚珺表示,通过“模块课+项目实训”的模式快速对接新兴职业需求。此外,学校还设有6个自治区级职业生涯咨询工作室,为学生提供简历优化、面试模拟等个性化服务。

银川科技学院同样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大学生就业指导》三门课程共计48学时3学分,面向各年级开设。这些实践导向的课程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了就业竞争力。同时,学校推行辅导员全程动态跟踪和“一对一”指导服务,助力学生科学规划未来发展。

D

政校企联动搭台

帮扶就业全无忧

“我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学的是桥梁工程专业。今天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参加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没想到现场就业专员提供了‘一对一’岗位对接服务,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刚刚我已经和企业HR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6月24日,在银川市人民政府与宁夏大学联合举办的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上,一位从外地返银的毕业生兴奋地说道。

本次招聘会是银川市推进“十万大学生留银川”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由银川市人社局、市委人才工作局、宁夏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西夏区人民政府等多家单位联合承办。招聘会现场设置了就业创业、人事人才、社会保障等政策宣传专区,开展“一对一、面对面”职业指导服务。在现场招聘区,求职者可以直接与企业HR交流洽谈,并同时开展网络招聘,实现“线上+线下”招聘模式全覆盖。当天共有银川市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发展有限公司、银川凤城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宁夏晓鸣农牧股份有限公司等101家企业参加,提供就业岗位2200余个,吸引2000余名高校毕业生及各类求职者到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31人。

记者从银川市就业与创业服务中心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积极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各项稳岗扩岗政策,为303户企业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264.9万元,带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1766人;发放2025届高校毕业生一次性求职补贴1.84万人3686.4万元。同时深入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等高校开展就业指导、政策宣讲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12场,举办“职引未来—2025年全国城市巡回招聘银川站”等全区性专项活动5场。截至2025年6月底,全市累计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14场次,吸引2212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5.45万个,达成就业意向8739人,2024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4983人。

此外,银川市还创新开展“求职能力实训营”“小工带你去探岗”等特色活动,组织60名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青年参与求职实训、AI简历辅助、重点企业实地探访等活动。在创业支持方面,规范打造银川梦工场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累计孵化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200余家,征集推荐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46个,举办银川市第十四届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电商直播系列挑战赛等“1+6”创新创业大赛,持续激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的创新创业活力。

记者 李姝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