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她说:“爱情,只是危难时的不离不弃!” 2025年07月02日  梁小雨

6月27日清晨,在贺兰县马家寨社区长城惠兰园A区,居民时丕英家的灯光早早亮起。64岁的她动作轻柔地端来温水,为老伴马明山擦拭脸庞,随后小心翼翼地搀扶他坐起,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开始每日的按摩护理。从肩颈到手臂,再到腿部穴位,每一次按压,她都轻声细语地问:“疼不疼?”这样的场景,已悄然重复了14年时光,在晨昏交替间,他们书写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深情长卷。

意外突至

柔弱双肩扛起家庭重担

时针拨回到2011年3月18日,一场意外如惊雷炸响,彻底改变了时丕英一家的生活轨迹。当天,患有高血压的马明山不慎摔倒,虽经全力抢救保住性命,却落下全身瘫痪。面对医生“可能长期卧床”的诊断,时丕英没有丝毫犹豫,毅然开启全天候守护。第一次为身材魁梧的丈夫翻身时,她颤抖着手臂借助床单发力,强忍酸痛安慰道:“没事的,咱们慢慢来!”可转身背对丈夫的刹那,她的泪水再也止不住地流淌。

考虑到儿女工作繁忙,时丕英很快将丈夫接回家中照料。出院当天,一份详细的康复计划已然成型:每日清晨半小时的康复训练,从指尖到脚趾,每个关节都不放过。每当丈夫因训练疼痛皱眉,她就一边按摩,一边讲述年轻时的趣事,往昔的甜蜜冲淡了眼前的苦涩。在这场与命运的博弈中,她用坚韧与柔情,将自己锻造成丈夫最坚实的依靠。

风雨同舟

爱与坚持延续生活希望

康复之路困难重重。2021年深秋的一次站立训练中,两人不慎跌倒。马明山情绪瞬间崩溃,用能动的左手狠狠捶打毫无知觉的双腿,他绝望地嘶吼:“我就是个废人,不如死了算了!”时丕英一言不发地将丈夫紧紧搂入怀中,轻拍他的后背,待他渐渐平静才柔声道:“咱们不着急,医生说神经恢复得按年算,我会一直陪着你。”此后,她总在闲暇时坐在床边,为丈夫读报,和他唠家常,用细碎的温暖重新点燃他对生活的希望。

社区得知情况后,将马明山一家列为重点关怀对象。工作人员不仅定期上门代办琐事,更时刻关注时丕英的精神状态。在社区工作者王少琴的鼓励下,时丕英勇敢走出家门,加入“巾帼”志愿服务队。新结识的朋友、丰富的社区活动,让她的生活重焕生机。“多亏了社区帮忙,现在每天都有盼头!”时丕英拉着工作人员的手感激道。

2023年4月12日,在这个被时丕英用红笔重重圈出的日子,奇迹悄然降临。那天清晨,马明山突然尝试用双手撑起身体,他额头青筋暴起,咬牙坚持。时丕英紧张地屏息凝视,当丈夫终于颤巍巍地站起身,两人对视的瞬间,泪水与笑容同时绽放。

相濡以沫

用坚守诠释责任担当

如今每个傍晚,小区林荫道上总会出现这样一幕:时丕英轻轻挽着丈夫的手臂,马明山拄着拐杖,两人相互搀扶着缓缓前行。夕阳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如同无数个日夜的坚守,在时光里沉淀出温暖的底色。邻居们见了,总会投来敬佩的目光。

“以前都是他照顾我,现在该换我守护他了。”时丕英常挂在嘴边的这句话,道尽了夫妻间最朴素的情意,“两口子就是要相互扶持,一起走到最后。”十四年如一日的坚守,不仅温暖了自家的小日子,更成为街坊邻里心中的感人故事。她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和不曾动摇的陪伴,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真谛——真正的爱情,从来不是惊天动地的誓言,而是危难时的不离不弃,是无数个平凡日子里,那句“我陪着你”的默默回响。

记者 梁小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