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碧蓝,云朵像摊开的棉花垛,铺满了半边天。抬头仰望,天空一半蓝,一半白,色泽鲜明的构图削弱了广袤沙丘的存在感,仿佛万物都是天空的陪衬。进入景区,放弃坐摆渡车,打算步行到黄河岸边。
提前问过工作人员,说是三公里的距离。不算远。何况在这里,春日徐徐,碧空白云,每一步都是迈向春天的圆舞曲。
微微抬头,眼睛里看到的全是蓝,湖蓝、湛蓝、宝蓝、蔚蓝,一层层晕染,一片片交融,像展开的幕布,把蓝色谱系全部呈现出来。白云堆在蓝天之上,有松有散,有薄有厚,远远望去,天空像倒置的大海,白云像柔软的沙滩。
小路两旁,树木稀少,偶尔见到一棵砍掉顶的柳树,刚刚发出嫩绿的细芽,在荒漠中努力生长,有种微弱的悲壮感。再远处,有高高隆起的沙棘树,像大地毛茸茸的额发,杂乱地钩织在一起,春天的雨水还没有浇透它们干枯的血脉,生机勃勃的绿对它们来说是望梅止渴。
再往前走,看到一大棚骆驼和马,分别用木头围栏圈起来。还有白骆驼,不多,零星几只,脖颈挺起来,头高昂着,骄傲且自得。慢慢向它们靠近,在地上捡一些干草,几只骆驼被吸引过来,头伸过围栏,几颗脑袋挤在一起,争抢一小把干枯的麦草。
骆驼的嘴大且宽,牙齿如锯,草卷进嘴里,瞬间被吞没。试着和它们对视,人的目光温热好奇,骆驼可能见惯了人类的反应,十几双驼眼出奇得相似,都是冷漠而淡然。可能还没迎来旅游旺季,这些等待开工的骆驼,只能百无聊赖地在驼场里消磨无聊的时光。
马栏和驼栏隔着小路,像对门邻居。马栏里的马不超过十匹,有白马、黑马、红棕马。黑马和红棕马的眼睛上方都有一小块白色印记,显得尊贵且帅气。尤其在蓝天白云下看马,更有一种空旷的美感,这天地间,唯它们独尊。
穿过马场,再往前走一段,有一个黄河古渡博物馆,陈列各种黄河鹅卵石、旧农具、石磨、石磙子等和黄河有关系的纪念物。再往前走,就是黄河岸边,古渡口。
也正是在那一刻,突然风起云涌,黄沙漫卷,人像长了脚的树,顺着风的方向,风吹人跑。古渡口就在眼前,黄河泥沙滚滚,和一周前刚看过的壶口瀑布中青绿的河水完全不同。
宁夏段的黄河也许更自由、更奔放、更豪迈吧。在这个千年渡口,明朝庆靖王朱栴修筑宁河台,清朝康熙从这里过黄河亲征葛尔丹。今天,春风吹度,沙飞云散,古渡口千百年积淀的尘埃都被揭去了旧衣,以新的面貌流淌在我们面前。
历史的云烟啊,始终震荡且漫长,但又经不住一阵风,风起,云散;风起,人走;风起,渡口变老。只有黄河我行我素,自顾自地流淌千年万年,不停不休。
□朱敏(宁夏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