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话剧《男儿如山》宁夏首演 在笑泪交织中 感受坚韧力量 2025年07月04日  李尚

6月30日晚,宁夏人民剧院内掌声如潮。由宁夏演艺集团出品、宁夏话剧院倾力创排的大型话剧《男儿如山》在此盛大首演。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重点资助项目,这部以时代变迁为宏大背景、聚焦个体命运沉浮的作品,以其质朴厚重、感人至深的叙事,生动勾勒出特殊年代里理想坚守、责任担当的崇高精神图谱,赢得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与高度赞誉。

01

匠心汇聚

打造精品力作

《男儿如山》从立项伊始便承载着宁夏演艺集团及宁夏话剧院的艺术雄心。该剧于今年4月11日正式建组启动,集结了国内顶尖的创作阵容。启动仪式上,宁夏演艺集团话剧院院长蒋全洲携副院长苏黎、李瀚林,与全体五十余位演职人员共同开启创作征程。蒋全洲在动员中强调:“希望这部戏能让宁夏话剧院实现跨越式发展,走上全国商业化市场。既要对得起观众,又要经得起市场检验。”

其创作班底包括著名编剧、戏剧理论家孙浩,他深耕戏剧研究三十余载,著有《舞台的有限与无限》等,屡获省部级奖项,以深刻笔触勾勒时代群像;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大奖”得主宋国锋担纲导演,以细腻手法激活人物灵魂;来自国家京剧院的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倪可、灯光设计师李竟成联手,用视觉语言重构历史场景。话剧院的专业团队则倾注全部心力进行演绎。历经两个多月精雕细琢的紧张排练,这部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并重的舞台精品终于迎来首演时刻。

02

一诺千钧

铸就坚韧精神

话剧《男儿如山》以一段跨越半个世纪的知青情谊为叙事主线,铺展出一幅荡气回肠的时代画卷。故事始于离村前夕,几位热血知青为守护老队长的秘密共同立下庄重誓言。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主人公武向前身负重伤,命运急转直下。

十年后知青重聚,众人已在时代浪潮中历经浮沉。唯独武向前,拖着伤残之躯,以超乎常人的坚韧,毅然扛起昔日誓言的重担,誓将贫瘠荒凉的“和尚头岭”化作生机盎然的青山沃土。时光荏苒,五十年沧桑巨变,当深藏于一支烟斗中的惊人真相最终被揭开,老队长与武向前用生命践行的信仰与情义,令所有人为之灵魂震撼。该剧核心精神,凝练于武向前那荡气回肠的生命宣言与行动之中:“站起是座山,躺下是道岭!”他以身残志愈坚的意志,舍小我守大义的胸怀,终其一生只为兑现一句承诺,其血肉之躯,铸就了中华男儿顶天立地的精神脊梁。

03

深掘内核

诠释生动内涵

在创作解析层面,导演宋国锋深刻阐述了该剧的艺术追求与表演要求。他特别指出,《男儿如山》剧情时间跨度长达五十年,深刻涵盖了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阶段。人物年龄、心理及时代印记的精准呈现,对演员是巨大挑战。宋导强调:“剧中人物年龄变化,靠演员综合素质表现,要用‘无痕迹’表演塑造鲜明形象,抓住观众的心。”他要求演员“用心揣摩剧本,全身心投入,在排练前认真做好案头工作,从基础开始,从角色分析开始。”

编剧孙浩则为作品的思想主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笔下的武向前,其命运轨迹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理想主义炽热而永恒的光芒。从青春飞扬到白发苍苍,从誓言立下到终身践行,武向前以昂扬向上与无私奉献的生命姿态,生动诠释了“一诺千钧,重于泰山”的深刻内涵。舞美设计师倪可与灯光设计师李竟成则通过视觉语言进行历史重构——舞台上粗粝的黄土高坡与最终苍翠的青山沃土形成强烈视觉对比与象征,配合质朴方言与激昂咏叹,引领观众穿越时空,在笑泪交织中感受作品中展现的磅礴力量。

04

精心打磨

让作品更加完善

对于话剧院的演员们而言,诠释《男儿如山》的角色是一次灵魂的淬炼,尤其是年龄跨度极大的表演任务。演员中心主任王雄丽在当时的启动仪式上就代表全体演员表了决心:“排练场即将成为我们的‘战场’。我们会带着敬畏之心打磨每个动作、每句台词,让角色从纸面走向鲜活。”她希望演员们能以剧中人物般的坚韧,“以‘山’的姿态迎接每次打磨”,不负剧本力量,不负观众对“真情感、真精神”的热切期待。

主演马亮作为武向前的扮演者,面临的挑战尤为艰巨。“我需要精准把握角色从热血青年到暮年垂老的生命历程,特别是要深刻呈现人物在遭遇重创致残后,那份外化于形的艰难与内化于心的愈挫愈勇的如山意志。如何将肢体伤残的细节与精神层面的巍然不屈完美融合,如何在不同年龄阶段实现表演的‘无痕迹’转换,都是对演员功力的严峻考验。”

首演落幕,征程未止。 面对首演后的热烈反响与宝贵反馈,宁夏话剧院将认真梳理、吸纳各方意见,对剧目进行精细打磨与适度调整,让作品在思想性、艺术性与观赏性方面更加完善。

记者 李尚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