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敢闯荡、肯吃苦、爱动脑、有扶持,从50元小摊子一路干到千万元产业 马菊莲这条致富路说不定你也能蹚蹚 2025年07月05日  刘旭卓

1995年,在金凤区良田镇铁桥旁,一个不起眼的凉皮摊档支了起来。30年后,这个当年50元成本的小摊子,已成长为年营收超千万元的特色品牌。“铁桥菊莲凉皮”创始人马菊莲用一碗凉皮书写了创业传奇,同时也成为了银川“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创业50元支起了凉皮摊子

“我们从大山里搬出来,既然有了创业致富的机会,那就努力拼一把,即使失败了,也不让自己留遗憾。”

1992年,12岁的马菊莲随同家人从泾源县移民搬迁至如今的良田镇金星村。1995年,她拿着仅有的50元本金,看中做凉皮的商机,在良田镇的铁桥旁支起凉皮摊。“我们从大山里搬出来,既然有了创业致富的机会,那就努力拼一把,即使失败了,也不让自己留遗憾。”没技术、没资金、没设备,但马菊莲有一份决心。“那时候每天凌晨四五点起来和面、蒸皮,六点就推着小车出摊。”马菊莲回忆道。凭借独特的辣椒油配方和爽滑劲道的口感,她的凉皮很快在街坊中口口相传,摊前常常排起长队。

马菊莲的创业路,映照着移民妇女脚踏实地的奋斗历程,也记录着党和政府对她们的大力支持。“当时铁桥那边还没有建房子,我们那些摊子就是支张桌子,围块布,风大的时候,沙子能直接吹进碗里。”马菊莲苦笑着说,当时想买个店面,但由于手头紧张只好作罢。2015年,良田镇妇联主动找到马菊莲,为她办理了3万元的农村妇女创业贷款。马菊莲拿着这笔钱买了店面,告别了“路边摊时代”。此后不久,良田镇妇联再次助力马菊莲7万元贷款,马菊莲用这7万元,再加上凑来的资金,购买了良田镇商业街上的营业房。

带动 让更多人走上致富路

“我这阵子正在隆德县呢,今天要新开一家加盟店,我过来给作指导。”

像创业贷款、政策帮扶这样的“甘霖”,贯穿了马菊莲创业的整个历程。良田镇还将该项目纳入“一镇一品”重点扶持,推荐闲置营业房协助其建成凉皮加工厂;引进真空包装设备延长凉皮保质期;建成标准化中央厨房,日产凉皮近万份……如今,“铁桥菊莲凉皮”已形成“前店后厂”模式,产品涵盖鲜食凉皮、速食包装、调料包三大系列。

“我这阵子正在隆德县呢,今天要新开一家加盟店,我过来给作指导。”7月3日,记者联系马菊莲时,她在电话里大声喊道,电话那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闹非凡。马菊莲富起来之后,还有更大的梦想,她想将自己的凉皮产业继续扩大,通过加盟、带动就业等方式,让更多人跟着自己走上致富之路。“她就像是一位大姐,没有架子,有啥好吃的都会拿过来给我们尝尝,从没见她对谁发过火。”一位在铁桥菊莲凉皮店干了10年的老员工说。无论是她的凉皮加工厂,还是凉皮直营店,都是优先雇佣周边村民,目前直接带动就业近百人,其中脱贫户占30%。她还发起“凉皮师傅”培训计划,通过线上直播或线下教学方式,累计培养技能人才80余名。

雄心 让这碗凉皮走出宁夏

“我想让这碗凉皮走出宁夏,让更多人尝到咱银川良田镇的味道。”

近年来,在银川统筹推进“两化一振兴”的进程中,传统小吃通过特色化、品牌化改造,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在“铁桥菊莲”的产业版图里,处处可见“共生共富”的印记,20余种产品的配料都是从良田镇当地采购的,产业链上游的农户也因此增收。为了支持特色品牌,良田镇特别开设了集体经济创业一条街,铁桥菊莲食品有限公司、大美良田广告传媒有限公司、大美良田甄选直销店、金星村青年就业创业基地相继落户。一碗凉皮不仅串起“产业链”,也托起良田镇的“就业链”,昔日荒沙滩上的移民,在家门口端稳了饭碗。

目前,马菊莲的品牌加盟店已开设了80家,产品进驻宁夏、新疆、甘肃等地,年营收超千万元。马菊莲正筹划电商直播基地:“我想让这碗凉皮走出宁夏,让更多人尝到咱银川良田镇的味道。”

记者 刘旭卓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