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觉得,如果能确凿描述出对食物的好恶,本身也是了解和爱护自己的一环。不必勉强吃自己不爱吃的,只要保持对食物未知状态的追寻就很好。
和人相处得不舒服了,在感情还没完全破裂之前,多半还是会有意识地找找问题修复一番。但人和食物的地位天然不对等,人在食物面前拥有绝对的选择权,食物又没法自白,所以人和食物相处得不舒服的时候,倒是容易形成僵局。
食物是乡愁,离家越远越具张力。
只有充分的包容才能润滑这一切,餐桌上的包容是保持自我却也不觉委屈,更不强迫他人。
食物和人生都是可以单独长篇大论的话题,但糅合在一起的复杂性恰如生活本身。
有很多好吃的食物,吃下一口就会觉得它技巧厉害,那是显而易见的。但却无法因此代入任何情感,更别提触动心灵。也许只有在更成熟的年纪里蓦然回首,以过去几十年的经历作为衡量的尺度,从前被忽视的细节才会变成一种具体。
食物是可以体验和记录人生的,这是我在厨房里真正学会的东西。
哪怕再怎么喜欢做饭,我也不愿意在厨房里独自忙碌。享受做饭的过程是一回事,但厨房里的隐形工作也值得被看到。所以做饭的每个环节我都尽量让先生参与进来,剥蒜、洗菜、削皮、焯水,哪怕只是递个盐罐子也可以。想让庞杂的生活琐碎得以永续,归根结底是要两个人做同一件事。
在如今的社会结构里,下厨和育儿这两项重要且持久的工作本来就被密不透气的生活节奏挤压着,很难成为让人享受的事,再没人给搭把手,分分钟都继续不下去。
千百年来人们把女性做饭的行为作为一种美德进行规训,说什么“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也只是用虚伪的权力和口头褒奖来换得一个任劳任怨的家务女工。
我暗暗下定决心,做饭要以让自己快乐作为第一目标,还要在以后的日子里把这件事更大声地喊出来!
图片均为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