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洞庭湖之夏 2025年07月07日  杨嘉诚

六月的洞庭湖,早已褪去了春日的羞涩,同时也染上了盛夏的焦躁。我是在一个微雨的清晨抵达岳阳的,这座枕着洞庭湖波涛的古城,在雨雾中显得格外温润。

岳阳楼在雨中静默着。我踩着湿润的青石板拾级而上,木质楼梯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登楼远眺,但见洞庭湖上烟波浩渺,远处的君山岛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未干的水墨画。栏杆上凝结着细密的水珠,伸手触碰,凉意便顺着指尖蔓延开来。

楼下有位老人正在卖手绘的明信片。他的手指关节粗大,握笔却极稳,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洞庭的韵味。“这雨啊,”老人头也不抬地说,“下得湖里的鱼都高兴。”我买了一叠明信片,纸面上还带着淡淡的墨香。

午后雨歇,我租了条小舟往湖心去。船夫是个精瘦的汉子,皮肤被湖风吹得黝黑发亮。他说自己祖上三代都在洞庭湖打鱼,“现在的鱼没从前多了,但养活一家人还是够的。”

湖面泛着细碎的银光,偶尔有鱼儿跃出水面,溅起一串晶莹的水花。远处传来渔歌,调子简单却悠长,在空旷的湖面上回荡。船夫告诉我,这是渔民在“喊湖”,既是解闷,也是互相报个平安。

“您看那边”,船夫突然指着远处,“那就是‘青草湖’。”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片水草丰茂的浅滩,几只白鹭正在觅食。原来范仲淹笔下“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景致,历经千年依然可见。

次日放晴,我乘船前往君山岛。晨光中的湖水泛着金红色的波光,让人想起“浮光跃金”的句子。岛上茶园层层叠叠,采茶女们戴着斗笠,手指在茶树间翻飞。她们告诉我,君山银针要赶在露水未干时采摘,这样的茶叶才最鲜嫩。

我在茶农家歇脚,主人用山泉水沏了新茶。茶汤清亮,入口先是一丝苦涩,而后回甘绵长。“喝茶要看水看人”,老人笑着说,“洞庭的水,君山的茶,配上知心的人,才是好滋味。”

傍晚时分,我回到岳阳楼下。夕阳将湖水染成橘红色,归航的渔船在波光中划出长长的尾迹。岸边的大排档开始支起帐篷,空气中飘来油炸银鱼的香气。

我点了盘干炸银鱼,配着本地的米酒。邻桌的渔民正在算账,他们古铜色的脸上刻满皱纹,却洋溢着朴实的笑容。“今天收成不错”,其中一位对我说,“要不要尝尝刚捞上来的鳜鱼?”

夜深时,我独自在湖边漫步。月光下的洞庭湖静谧而深邃,偶尔传来鱼儿跃出水面的声响。远处岳阳楼的轮廓在夜色中依然清晰,像一位守望千年的老者。

离开那日,又下起了细雨。我站在码头回望,整个岳阳城笼罩在朦胧的雨雾中。卖明信片的老人送了我一幅小画,上面题着“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渡轮缓缓驶离岸边,洞庭湖的波涛轻轻拍打着船舷。我忽然明白,这片古老的水域之所以动人,不仅在于它的烟波浩渺,更在于那些依湖而生的人们,用最质朴的方式延续着千年的诗意。

□杨嘉诚(宁夏银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