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集贸市场严监管+巧创新 公平秤成标配 让“猫腻”无处藏身 2025年07月09日  吴春霖

在日常的生活中,集贸市场是市民采购生鲜果蔬、生活用品的重要场所。计量器具的准确性不仅关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更影响着市场交易的公平公正。3月1日起,被称为专治“缺斤短两”的《集贸市场计量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施行,如今4个多月过去了,《办法》中着重提及的公平秤,在市场中的实际应用状况如何?使用起来是否便捷?对此,记者深入银川市多家集贸市场,对公平秤的使用情况展开调查。

01公平秤成市场标配

清晨,位于兴庆区新华路的润禾早市热闹非凡,熙熙攘攘的人群交织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烟火气息浓郁,商户们各自忙碌。在市场东侧,记者找到了复称台,位置较为醒目。然而观察一段时间后发现,使用公平秤复核重量的消费者寥寥无几。

市民李女士说:“平时买菜很少会想到用公平秤,我觉得早市摊主一般不会作假,给的分量应该没问题。就算真发现短斤少两,我也会找市场管理方或市场监督部门投诉。”另一位市民张先生则称:“有时候就算怀疑分量不够,也懒得去公平秤复核,感觉太麻烦,也差不了多少。”

记者注意到,市场内电子秤都贴有检定合格标签,且检定周期均在合规范围内。随后,记者来到金凤区庆丰街早市,该早市在门口设置了公平秤,不少市民走出早市时,会将购买的蔬菜水果放到公平秤上复称。市民蒋阿姨说:“设置公平秤很有必要,买卖纠纷少了,能更好地保证交易公平。”

在金凤区华雁湖农贸市场,记者随机购买了一些水果,商家熟练地操作着秤台:“桃子一共3斤,15元。”随后,记者将水果拿到市场公平秤上复称,斤数无误。对此,商家真诚地说道:“我们的秤都是宁夏计量质量检验检测研究院检测过的,不会有假。”

该市场管理方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会定期检查商户电子秤,普及计量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指导商户正确使用、保养电子秤,避免计量不准。“为规范经营,我们还与商户签订诚信经营承诺书,让诚信从市场整体辐射至每个商户,营造诚信为本、公平交易的浓厚氛围。”该负责人说。

记者走访发现,公平秤已成为各市场标配。商户的电子秤每年都会送检,确保量值准确。采访中,不少摊主对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表示理解支持。“强制检定能让消费者更放心,对我们的生意也有好处。大家都诚信经营,市场环境才会越来越好。”一位水果摊主说。

02筑牢计量公平防线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银川市共有集贸市场(含早晚夜市)69家,其中长期开设的有50家,19家为定期开设的赶集式市场。全市集贸市场内共有电子计价秤9700余台,每年均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开展强制检定。所有集贸市场均在进出口等显著位置设置检定合格的公平秤,并设有醒目标识,方便消费者复称。

《办法》实施以来,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多维度推动集贸市场秩序体系再规范、监管力度再升级。通过“警示约谈+现场观摩+指导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市场开办方建立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完善入场审核机制;要求与经营户签订包含计量权责条款在内的入场协议,明确计量责任和违约后果;全面建立电子计价秤“全周期台账”,定期核查检定标识,实行“进场必检、超期必换”;在出入口、主要摊位等显著位置设置检定合格的公平秤,并安排专人维护管理。

在打击计量作弊行为过程中,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坚持“市局+分局+监管所”三级联动的监管模式,通过“市局随机抽查、分局督导检查、监管所全面覆盖”的形式,对集贸市场计量活动开展持续性监督检查,高效处置群众的投诉举报,并对发现的“缺斤短两”等计量作弊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2024年以来,已查处电子计价秤计量违法行为案件81起,罚没款2.785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该局还创新性开展“手机变砝码、计量惠民生”活动,通过为群众手机张贴标准重量标签,让群众随身携带“标准砝码”,随时随地核准秤具,维护自身权益。同时,组织全市电子计价秤集中强检活动,利用一个多月时间对全市集贸市场、商超、流动摊贩等贸易结算用电子计价秤全面集中强检,有效提升强检率,保证在用秤具准确可靠。目前,已在兴庆区广和农贸市场等个别集贸市场创新性推广电子计价秤“统一购买、统一检定、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的模式,积极推行防篡改、可溯源的智能电子计价秤,从技术上防范风险,让作弊行为无所遁形。

03官方教你轻松识破“鬼秤”

银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属于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者检定不合格继续使用的,责令停止使用,可并处罚款。使用不合格的计量器具或者破坏计量器具准确度,给国家和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可并处罚款。使用以欺骗消费者为目的的计量器具的,没收计量器具和违法所得,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对个人或者单位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有个别商贩为谋取不法利益,采用拉绳子(或皮筋)、贴黑胶布、改装/加装开关、遥控装置、加装芯片等作弊手段,坑害消费者。为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市民购物时应注意电子秤是否有强制检定合格标志,且在有效期内使用。商品称重前,电子秤的重量显示值应为零;看清单价显示(目前电子秤一般以千克/公斤为计价单位),结算时应去除包装物后称重。

消费者一般从外观上无法识别电子秤是否被改装,但仍有办法认清作弊电子秤的真面目。消费者随身携带的手机、钥匙等固定重量物品,都能成为电子秤的“测谎仪”——先在标准电子秤上称出这些物品的重量并牢记,若怀疑市场电子秤有问题,可将其放上去称量,若数据不符,则说明称量不准确。

此外,消费者购物后可及时到“公平秤”处复秤;购买活禽、活鱼等商品时,建议在宰杀前复称。一旦发现短斤少量,在保持商品原状的情况下,经复核确认后,可要求经营者或集市主办者赔偿;若双方未能及时公正受理投诉,可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

记者 吴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