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过敏共病致多系统“中招”?别怕—— 专家用“个性订制” 破解过敏“连环套” 2025年07月09日  沈亚婷

7月8日是第21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严重过敏反应:可预防的威胁”。说到过敏,很多人会想到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咳嗽、特应性皮炎等等,但在医院里,同时出现皮炎、鼻炎、哮喘等多系统症状的患者并不少见。专家提醒:过敏性疾病不可轻视,尤其是儿童患者,要尽早接受规范治疗,否则可能影响生长发育。

A共病齐发 多系统“中招”的痛苦纠缠

一年前,16岁的宁夏女孩小雅(化名)曾因常年无法控制的剧烈咳嗽被迫休学。她总觉得呼吸道不舒服,咳嗽根本压制不住,在课堂上时常发出突兀的咳嗽声,这成了她巨大的心理负担,身体的痛苦叠加心理上的紧张,让她逐渐出现抑郁情绪。

父母为她办理休学后,带她到北京求医,通过过敏原检测,她被诊断为对西北地区常见的蒿属花粉严重过敏。尝试最新的生物制剂治疗时,因剧烈头痛而失败。几近绝望之际,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过敏性疾病多学科联合门诊成了黑暗中的亮光。皮肤科、耳鼻喉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共同评估后,为她量身定制了舌下脱敏治疗方案。“明确过敏原后,有针对蒿属花粉脱敏的舌下滴剂,第一天用一滴,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加剂量,让身体慢慢适应过敏原,直到不再产生变态反应。”杨培说。令人欣慰的是,脱敏治疗一年后,小雅对蒿草花粉的耐受力显著增强,久咳症状大幅缓解,终于重返校园。

小雅的遭遇并非个例。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过敏性疾病多学科联合门诊,像她这样被多系统过敏症状长期折磨的患者不在少数。自该门诊开诊以来,号源持续紧张。“每次号都挂满,为保证诊疗质量,我们限号12至15个,每位患者看诊近半小时。”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杨培说。天气越热,过敏性鼻炎患者越多,这与本地花粉浓度飙升密切相关。杨培指出,蒿属植物是北方地区诱发过敏性疾病的重要源头,尤其易引发与气道相关的过敏性疾病。

案例警示

B过敏对身体的“隐形掠夺”

6岁男孩童童(化名)从两三岁起就反复遭受特应性皮炎(AD)折磨,全身瘙痒、脱屑,皮肤布满红疹。不久后,过敏性鼻炎也缠上了他。持续的瘙痒和不适严重影响他的睡眠和食欲,导致他比同龄孩子矮了半头。在宁医大总院过敏性疾病多学科联合门诊接受生物制剂治疗后,童童的皮疹显著消退。更令人欣慰的是,治疗半年后,他的身高开始奋力追赶,在前不久复诊时,他已经和同龄孩子一样高了,父母为此感到十分庆幸。

50多岁的张先生(化名)自嘲是“过敏界的倒霉蛋”,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特应性皮炎轮番折磨着他。尽管吸入剂和抗过敏药从未间断,但症状如同按下葫芦浮起瓢,呼吸道问题尤其不稳定,整个人被拖得萎靡不振,精神状态极差。在多学科联合门诊,皮肤科主任医师尚元元、杨培以及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家共同评估他的病情,最终决定启用生物制剂奥马珠单抗。令人惊喜的是,这一治疗不仅让特异性皮炎偃旗息鼓,连多年难以控制的哮喘也趋于平稳。“整个人像重新活过来了,”张先生感慨,一种药管住了几个病,省心又省钱。

“过敏性疾病最难缠之处在于‘共病’齐发,多个系统同时或相继‘沦陷’,患者非常痛苦。”尚元元说。在过敏性疾病多学科联合门诊中,大量患者同时被皮肤瘙痒、鼻炎、哮喘等多种问题困扰。以往患者分散于各科室就诊,用药容易重复,疾病控制却不尽如人意。“一个典型现象是,过敏性鼻炎若控制不佳,约40%的患者会进展为过敏性哮喘。”尚元元强调,千万别轻视过敏,它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疾病,尤其影响儿童生长发育,早期干预获益巨大。

C破局之道 精准避敏与个性治疗同行

面对复杂的过敏问题,专家们强调防治结合的思路,首要原则是精准规避。“建议有过敏史的患者查清过敏原,并脱离相关环境。”杨培表示,虽然目前常规检测仅覆盖20多种过敏原,但这些都是最常见的,如花粉、粉尘、牛奶、鸡蛋、牛羊肉、水果、动物毛发等,检测结果极具临床指导价值。明确过敏原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主动规避。对于季节性过敏患者,可在过敏季来临前两周开始预防性服用抗过敏药物。

有哮喘病史的患者,还应高度警惕雷暴哮喘。去年夏天几次雷雨天,宁医大总院急诊科就曾接诊大量雷暴哮喘患者。雷暴哮喘可能引发严重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杨培提醒,雷暴天气来临时,有哮喘病史者应紧闭门窗,待在室内,非必要尽量不外出。

对于已明确过敏原且难以彻底规避的情况,规范治疗是守护健康的基石。杨培强调:“控制原发病、预防并发症,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能有效降低就医成本。”生物制剂为部分难治性共病患者提供了新选择,而针对特定过敏原(如蒿草花粉)的脱敏治疗,疗程通常需三年,这是改变过敏体质的治本之策之一,小雅正是受益于此。

此外,治疗也需尊重个体的生活选择。有一位年轻男性患者,家里养了一只猫,后来又捡了一只流浪猫,结果发现自己总是反复起皮肤红疹,一年四季都被鼻炎困扰。来到宁医大总院过敏性疾病多学科联合门诊检查后,确诊为猫毛过敏,引发了特异性皮炎和过敏性鼻炎。医生建议他放弃养猫,从源头上远离过敏原,但患者舍不得自己养了多年的猫,怕弃养后猫咪流落街头,希望能有其他办法让他“无敏”养猫。随后,患者选择注射生物制剂,特异性皮炎和过敏性鼻炎都取得了良好疗效,得以继续养猫。“单从治病角度讲,我们当然希望患者以自身健康为主,不养猫就能解决问题,但有时候也要考虑患者的意愿,他对猫有感情,做不到弃养,选择打生物制剂继续养猫,对此我们也要尊重,在严密医学监护下平衡健康与生活意愿,也是一种现实路径。”

记者 沈亚婷